市議員黃守達今(16)日台中市議會總質詢時指出,2015年台中市的人本交通環境等計畫曾獲得交通部「道安創新貢獻獎」第一名榮譽,但相關考評計畫已經中止,未見市府在人本交通的部分提出通盤的計畫與願景,不應以敷衍態度面對問題。

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市府持續推動「台中市鄰里交通整體改善實施計畫」,也將與在地學校合作,宣導正確用路觀念,建立良好的行人通行環境,保障交通安全。

黃守達表示,「導盲斑馬線」是由2018年營建署開始與六都合辦「行人穿越道設置視障引導設施試辦計畫」,是由兩條或三條白色標線穿插於一般斑馬線組成。根據營建署的資料顯示,目前「導盲型行穿線」試辦成效顯著,未來中央很有可能繼續推動下去。目前台中有大墩七街-文心路、惠來路-市政北六路、惠來路-市政北二路三處試辦。但其實很多民眾都不知道這樣的標線是什麼意思。也未見市府有相關的宣導或推廣。

黃守達說,對視障者來說,真正的困難是如何從人行道順利下到斑馬線,交通局應協同建設局人行道增設定位點,以利視障朋友辨識,協助引導至斑馬線上,輔以導盲型行穿標線,並且加強宣導,不僅是視障者,一般民眾也需要更了解道路標線的用途,才能打造一個對視障者真正友善的交通環境。

黃守達說,台中無障礙通行要加強的地方還很多,西區公益路英才路口設有人行陸橋,也因此沒有於路口劃設斑馬線供行人通行,距離最近的斑馬線需繞行四、五百公尺遠,對輪椅族、推娃娃車的家長等行動不便者非常不友善。

黃守達指出,2015年台中市有辦理一個鄰里交通環境改善計畫,以人本交通為主軸,透過明確的考評機制,由下而上來建立人本交通環境及鄰里友善空間、改善道路停車秩序、維持消防通道暢通,此計畫還獲得交通部105年度「道安創新貢獻獎-交通工程組」第一名榮譽。同年北市也有推動同樣計畫,執行至今成效良好,但目前台中市相關考評計畫已經中止,卻未見市府在人本交通的部分提出通盤的計畫與願景。

黃守達要求,市府應重視人本交通的環境改善,不要再以敷衍態度面對問題。除了各點問題的修正檢討,也應研議推出「鄰里交通環境改善計畫2.0」,透過通盤的規劃與機制,展現推動人本交通的決心。

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市府持續推動「台中市鄰里交通整體改善實施計畫」,104年起,交通局已完成99條標線型人行道及410條綠色行人穿越道線,至於行穿線上的導盲導引線是107年配合營建署辦理「行人穿越道設置視障引導設施試辦計畫」,市府將引導線連接至人行道路緣,加強路緣斜坡警示、定位設施,改善與定位磚的距離,將持續與建設局合作推廣。此外,市府也將與在地學校合作,宣導正確用路觀念,建立良好的行人通行環境,保障交通安全。

台中市議員黃守達說,很多民眾都不知道「導盲型行穿線」這樣的標線是什麼意思。也未見市府有相關的宣導或推廣。   圖:台中市議員黃守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