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斯達 | 關於記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斯達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新聞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林靖傑尋訪《愛琳娜》

    新聞 林靖傑尋訪《愛琳娜》

    2015.06.01 | 19:28

    「導演,我就是愛琳娜。」在《愛琳娜》電影試映會後,往往有觀眾因與片中角色的類似人生境遇共鳴,而對林靖傑導演如此說。 首度耗資新台幣5千萬元拍成的劇情片,林靖傑說,「《愛琳娜》不是藝術電影。我拍的是市井小民對台灣這土地的情感,從愛情、親情、生活中的感受,張牙舞爪的生命力,透過那些深沉的、挫敗的、幽默的動人故事,我要拍的就是本土的商業片。」 雖然拍的是商業電影,林靖傑也找來陳怡蓉、戴立忍、龍劭華、柯叔元等近年來頗受好評的演員參與演出,期望這部台灣氣息濃厚的愛情喜劇,可以為那些在中下階層奮鬥、尋求翻身的人們,即使面對階層流動日益不易的困境,仍然可以愈挫愈勇,懷抱希望。 雖然是以勞工階級家庭的故事為主軸,但是林靖傑透過《愛琳娜》各個角色的遭遇、劇情的推展,忠實地呈現台灣社會當下的氛圍:市井小民在社會中的真實感受與處境。採擷自人們生命經驗的各種元素,無疑是《愛琳娜》幾場試映會獲得好評的原因。 林靖傑追求「大眾覺得好看」,期望影片得以「大賣」的背後動機,其實是為了衝撞台灣電影在整個產業結構中的弱勢現況,同時,也能藉著接觸到更多的普羅大眾,以拓展台灣人觀影的視野。他不想讓好萊塢的類型電影框限了觀眾的想像,也期望為台灣新生代的影像創作者開闢生存空間。 愛琳娜緣起:與眾不同的台灣本土商業電影 知名編舞家林麗珍在陳芯宜執導的紀錄片《行者》中說:「創作,來自於生活。」林靖傑導演則說「創作,來自於生命經驗」,概念如出一轍。擔任導演20多年來,一直有一個題材在林靖傑的腦海中縈繞,那是源自於他的出身、他的家庭背景─一個高雄的底層勞工家庭。陳怡蓉飾演的女主角和林靖傑同樣來自於一個勞工階級家庭,她的家庭故事與遭遇反映出台灣社會階級流動不易,以及大眾對於基層勞工、底層人物的偏見。事實上,底層人民可能因為受迫於現實,而無法自由發展。他們並不必然粗俗、並非自願墮落,而可能是富有才華、堅毅且努力地為生活奮鬥。這是林靖傑透過《愛琳娜》試圖要傳達的社會關懷。 但是《愛琳娜》又非議題電影,它感人、幽默、爆笑,卻又深層;它擁有愛情喜劇、親情電影、勵志片的元素,卻又內含深刻的社會關懷與議題性。林靖傑表示,他試圖讓過於化約的商業電影還原到比較細膩的表達方式,舉例來說,《愛琳娜》裡頭的笑點是很自然、很真實的,那是生活情感的自然流露,而非刻意營造、創造出來的笑料、情節,片中的「本土氣味」就是這塊土地上每天活生生上演的生活本事。 《愛琳娜》即將於6月5日在各大戲院正式上映,然而,這部林靖傑因期望大賣而設定為通俗的商業電影,先前卻在尋求發行商認可的過程中遭致了挫敗。大型發行片商說《愛琳娜》並不符合片商認定會賣座的台灣主流商業電影類型。因為好萊塢在台灣成功大賣的是蝙蝠俠似的大投資特效電影、是激烈的警匪槍戰片、是大卡司主演的愛情片,有供應不絕的洋片,片商為何要冒險推出本土電影。 然而,如同《愛琳娜》電影中所說:「再怎麼廢的人生,也要努力開出一朵花。」林靖傑仍然懷抱著希望,他自組行銷團隊,一步一腳印地舉辦試映會、座談會〈編按:至今超過40場〉,竭盡所能地完成當初的目標,試圖讓台灣電影重新紮根自己的土壤。 困境:多元化發展受限的台灣電影現況 林靖傑觀察,台灣電影近年來呈現兩極化的M型發展,一種是有本土巨星加持的大製作電影,市場反應不錯、賣座,但類型固定;另一種是成本壓得很低,或不求回報、放棄市場,尋求海外影展肯定。林靖傑認為,長此以往台灣電影的未來堪慮。 「台灣20幾歲至30出頭的這個世代,他們的影像創作的活力旺盛、技術和理念也都相當成熟,作品往往令人讚嘆。」近幾年經常擔任一些青春影展、大學畢業展評審的林靖傑,看到了台灣年輕影像創作者的無窮潛力,但是他知道,如果大環境依舊沒有改善,這些深具潛力新星不是為環境所扼殺,就將只能出走台灣。 早在《愛琳娜》尋求資金的階段,林靖傑便踢到了第一個大環境的鐵板──兩岸合拍。因為不是兩岸合拍的電影,台灣的創投公司就沒有投資的意願。兩岸合拍會成為主流趨勢,是由於政府認為台灣電影市場太小,所以近年來政策上總是鼓勵兩岸合拍,推動台灣電影在大陸上映。然而,兩岸合資、合拍的電影劇本得經過中國廣電總局的審核,限制了電影創作的自由空間。在台灣好不容易歷經解嚴、民主化的過程之後,林靖傑說,「我們還要被這樣扭曲嗎?」 林靖傑表示,台灣的市場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小,一部《玩命關頭7》在台灣總票房可以達到新台幣8億元,政府何須妄自菲薄?台灣應該從政府心態、建置電影產業環境、電影教育等各方面著手,讓台灣電影可以在本土市場得到施展的空間。 林靖傑說,全世界的國家都規範戲院上映的本國片與外國片之間的比例,但唯獨台灣政府並無限制。舉韓國為例,韓國自10多年前開始施行義務上映制,也就是保障本國電影在戲院的放映天數,當製作端無須擔心發行、上映問題,進而全力提升產品品質與多樣性後,自然會逐步培養起本國民眾、片商、投資者對本國電影的信心,等到本國電影發展成熟後,才逐步放寬限制。電影不只是商品,也是文化,若政府不出手捍衛,美、中等文化霸權將強勢地壓抑弱勢的本國文化產業的發展。 自力行銷:為台灣電影界奮力開出一朵花 在《愛琳娜》的中後段,女主角化身為蒙面女俠,在社運場合拉起小提琴,支持和她父親背景相同的底層勞工,希望所有的小人物都能在現實困境下「扳回一城」,讓老百姓懷抱希望。因此,面對《愛琳娜》在主流發行商那裏受到的挫敗,林靖傑縱然不免氣餒,卻也不願放棄希望。 他自組團隊展開自力行銷,在北、中、南成立《愛琳娜》分部,於各地舉辦試映會及映後座談,或到校園舉行講座。由於沒有大筆的行銷預算,無法循著一般的商業行銷模式如電視廣告、新聞置入等路子走,林靖傑認為他們也開創出一種活潑的、非典型的電影行銷手法。除了以試映會打造口碑相傳、尋求在地有號召力的人士支持舉辦試映會以外,他們也鼓勵用包場包票的方式,號召親朋好友觀影。目前也已有不少高雄、台中、桃園、嘉義、台南、新北等縣市首長,紛紛舉辦了《愛琳娜》特映會。 面對這場行銷硬仗,林靖傑笑說自己好像以前戰國時代的縱橫家,必須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到處去宣傳《愛琳娜》、道出他的理念與擔憂,面對面打動這些願意親近本土題材電影的觀眾,希望贏得口碑行銷的成果。 面對日益高昂的電影製作成本,在電影上映之前,林靖傑依舊在商業市場上奮戰、奔走,期望《愛琳娜》最終能開出一朵花,為台灣電影的未來綻放出一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