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全民運動除了搶辦499網路吃到飽專案外,影響更多人的其實是為期一個月的綜合所得稅申報流程,全台超過600萬的申報戶無論現金臨櫃、刷卡還是轉帳,都在體驗當個好國民而十分有感。

以家戶為單位報稅的台灣稅制中,24歲以下的納稅義務人從104年開始,依照財政部公布的結算申報概況已經超過27萬人,你可能會相當意外的是,對照台灣長年接近9成的高中升學率,代表著這群人可能還在就學,卻也已經同時開始繳稅。當中有些不盡合理的地方,差別待遇在於教育特別扣除收入只有受扶養者的家戶才能享有,自己打工繳學費的納稅人反而用不上,只有基本的標準扣除額。

筆者作為其中的一份子,亦是今年的「首報族」,報稅時,免稅額、扣除額、基本生活費差額,試算單上許多名詞飛來橫去,也曾目睹家人為報稅傷神,直到把流程走一回才明白箇中複雜的計算式,所幸也感受到政府盡力的把報稅的過程簡化,除了政委唐鳳致力改善的線上報稅介面,即使沒有自然人憑證,親自到財政部國稅局中部辦公室,也有20櫃以上的報稅窗口全面備戰,經過實測,週間早上的人潮不多,走進辦公室不消10分鐘便能完成一切手續。

走出稅務大樓,拿著手上的申報結算,有些悻悻然,因為對比去年與家人合併的報表少一項扣除額度,詢問後稅務人員搖搖頭,熟練地澄清特別扣除額在我案例不適用,原來許多人心裡和我浮現一樣的疑惑。

台灣的稅制以戶為單位,夫妻原則上合併報稅,家戶的收入按照總所得的級距有不同稅率,除了夫妻的各自基本扣除額外,家中有小孩的您也會知道,若有扶養親屬,以今年為例,還可以再增加8萬8千至13萬2千元等不等的免稅額,除了扶養的基本額度,子女歸戶之後若在大專院校就讀,能有2萬5千元的「教育特別扣除額」,即便20年來,此一額度早就不及大多數公立學校的學費帳單,更不用說私立學校動輒5、6萬一學期的學費,不過對受薪階級的家庭而言仍是不無小補的小確幸,加上扶養子女和教育特別扣除額都不以受撫養人小於20歲為限,幾乎都會一路享有特別扣除額的優惠直到畢業,因為我們知道大學生要仰賴時薪,透過兼職打工能完全自立不是人人都能辦到,所以仍處於沒有謀生能力的狀態,家庭裡支出和撫養是一般情況。

大學生自己報稅繳學費 反而被稅制歧視

依據目前的所得稅法第17條特別扣除額的規定,教育特別扣除額僅限於納稅義務人的子女,像是自己繳學費的我就不適用此一規定而不能申報扣除,形成大學生自己報稅繳學費,卻反而被稅制歧視的情況,無論這27萬納稅人是什麼原因開始有了收入,可能是被迫負擔自己生計、探索職涯開始工作或者是是時下流行的斜槓青年,以專業能力受到肯定而受有報酬, 他們都用自己的方式試圖提早漸進式的從家裡的經濟支持獨立出來。

幾天前,蔡英文總統出席今周刊舉辦和高中生見面會,除了鼓勵也高中畢業後從軍,也是她第二年再提畢業生進到職場體驗的理想,政府還有配套措施讓畢業生每個月有一萬塊錢的生活基金,讓他們可以生活無虞,我想告訴蔡總統,不用等政府做,許多人在學生階段便已經開始和未來的密集的接觸,大學生在職場,邊讀書邊工作是一個常見的型態,雖然可能無法完全的自主,卻也有分收入減輕家裡負擔,有收入代表有勞動、有生產力上的貢獻,其實對年輕人來說是種肯定,獨立報稅,父母也樂觀其成,有收入的國民納稅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只是同樣是收入,自立青年加倍努力,比起家人扶養,自己賺錢繳學費還要被扣上一筆,實在是匪夷所思,也形成稅制上保護的真空地帶,沒被當初的立法者所預見。自己的學費自己繳本是一樁美事,怎知還變成相對優惠下的受害人,成為懲罰,豈不是變相鼓勵媽寶

稅務專家表示,「教育特別扣除額」的立意在於鼓勵生育,而不是鼓勵進修,特別扣除額有別於標準扣除額,每項都有獨特的立法目的,讓納稅人在薪資扣除額和標準扣除額後仍夫喝政策上鼓勵的事項可以減少繳稅,所以需要符合立法上的目的才得以扣除,換句話說,要鼓勵的是讓家人幫你付學費。

追蹤立法院網站裡所得稅法的修正的歷史其實相當頻繁,教育特別扣除額的相關規定在民國82年初的首見於修法紀錄當中,每戶可以扣抵2萬元,84年提升至2萬5千元、在97年條文中增加「每人」兩個字讓不只一個孩子的家庭有更優惠的所得稅禮遇,這些都是政府體諒育兒不易而有一番美意為負擔撫養責任的家庭想出辦法。

教育費用特別扣除額當初的立法的真實理由已不可考,相信無論是為了鼓勵生育或提是升教育水平都是出自於立法者良善的目的,20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開始思考社會上如何用稅制對受撫養期間越來越長的台灣青年帶來啟發,鼓勵他們經濟上獨當一面,提前自我探索,或將終身學習的進修納入優惠的對象,別用稅法把路堵死了。

本文並非反對教育費特別扣除額,只是整體考量下發現條文造成的荒謬結果。蔡政府一上任開始進行一系列討論、草擬所得稅法優化的修正案,立意良好,在今年初也順利通過,短時間內要再動恐怕有難度,不過,執政當局若想要縮減職場和學校的差距,鼓勵青年走出舒適圈,還是得先從稅制改革著手,將教育扣除額適用的對象擴及納稅人本人,一但學生賦稅的枷鎖解除了,也宣示政府施政的決心。

延伸閱讀:

蔡英文與高中生座談:考慮先當兵、不要急於上大學

快看繳稅+報稅懶人包 秒懂7種繳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