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偉中

大陸的十一慶典已經結束,見到了中共展示的強大戰爭機器、集體主義精神和絢爛華麗煙火後,因為立場與感情的不同,世人或許產生了歡欣、欽羨、疑懼、疏離、厭惡等各種不同的情緒。

不管我們視中國為威脅還是機會,當作朋友還是敵人,除了閱兵大典上陳列的軍事武器外,最值得我們深思的,或許是閱兵正式開始前,由大陸武警所組成的國旗護衛隊在天安門廣場上所邁開的那169步。

大陸官方已經介紹,這169步代表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169年。這是中國、甚至是全體華人走過的169個崎嶇、苦難,血淚交織,當然也間有榮耀的年頭。

在大陸的歷史教育裡,1840年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更是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開端,從此仁人志士苦思啟蒙救亡之道。

在台灣,有好幾代的民眾,自小「吃國民黨革命奶水」長大,「復興中華」是國家賦予的偉大目標。侯德健《龍的傳人》中「百年前寧靜的一個夜,巨變前夕的深夜裡」、「巨龍巨龍你擦亮眼」這些歌詞,曾先後在兩岸傳唱。兩岸的政府都要救亡圖存、富國強兵,只不過懷抱著不同的主義信念,又都自居為正統,都想要殄滅對方。

169年來,兩岸雖然歷經分分合合,但其實曾有重疊的歷史經驗,英法聯軍後台南、淡水被迫開港,改變了台灣的社經面貌,中法戰火延燒雞籠、淡水和澎湖,甲午戰爭更讓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後,兩岸人民又曾同受腐敗官僚統治與無情戰火威脅。

只是,1949年的大轉折,讓兩岸人民進入完全不同的歷史軌道,相互敵對,隔膜叢生。如今的台灣民眾對於大陸人民的民族情感、強國意識頗為疏離,大陸人民對台灣民眾追求自主自立的渴求,也難以理解同情。共同的歷史經驗,是兩岸人民對話的基礎,歧異情感與不同理念的存在,則彰顯了對話的必要。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血淚、是榮耀,這169年已經過去。從第170步開始,中國會邁向何方,在2040年,鴉片戰爭200周年時,世人又會如何評價中國,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呼應毛澤東60年前在人民政協會議上的名言,胡錦濤在此次十一慶典上又喊出「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如今,中國不再被世人視為沉睡之獅,華人不再是東亞病夫,擁有核武的大陸也幾乎不可能再面臨大規模的侵略戰爭。

曾飽受苦難的民族,應該要更能感受、理解他人的苦難。如今的課題已不是中國人能否站起來,而是它以何種姿態站立,是耀武揚威,還是謙虛文明;是僵化保守,還是活潑多元;是狹隘偏激,還是包容寬厚。

中國的下一步,世界都在看。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