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與追尋一直是文學藝術的重要主題之一。《漫漫回家路》係根據真實故事搬上銀幕,很容易讓人聯想希臘古典 名著《奧德賽》的流浪與歸鄉。這是發生在現代人身上的故事,由於Google地圖尋索器之助,—如大海撈絲的二十五年離鄉,終於不必再等二十五年,在電腦上驚見希望。假如當年奧德修斯也有此尋索器多好呢?他必不須白髮斑斑被沉重的時間壓壞了。

才五六歲的薩魯跟一般印度貧窮家庭一樣,幼小即須幫這幫那,故他幫做石工的母親搬石頭,因此也跟著哥哥到火車站打雜,不料倦極想睡,哥哥叫他在長椅上躺,不要離開等哥哥回來,但一覺醒來,火車站散場般從擠鬧恢復平寂,他起來尋找哥哥,跑上火車,但是火車開動了,這一載,就要等二十五年的成長與迷惘,與再歸源頭處的母親。

我們很可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成長、迷失於文明之霧裡,我們離開了自然的源頭很久了,我們甚至怕大歷史在回憶背影的黑寂,有好一陣子我們不敢回頭,也沒有真正快樂,我們是霧裡漂泊的霧。

同樣是被收養的兩個孩子,一個叫曼托許,能力多樣,但心裡扭曲,容易自暴自棄,磕藥逃避痛苦的出身。但薩魯就不同了,五六歲前的根的記憶一直跟著他,他終於拆開生活的舒適,跟養父母溝通和好,勇於返鄉,即使故鄉是偏僻平舊的,但那裡有母親的愛等他,二十五年後,他無法忘懷貧窮裡赤真的母愛,與哥哥照顧的親情。

相信離開台灣原鄉,精神上流浪的人看這部電影,都會熱淚盈眶,成功的選角,使真實的傳奇,有著戲劇的光彩,我們難以忘記小男孩被長途列車連根拔起,在速度越來越快裡的驚惶,墜落粗糙兇險的現實幸運不毀,被澳洲有心家庭收養,但他本來可以僵麻於舒適,忘掉幼年的苦難流浪,可是摯愛的母親一直在幼年呼喚他,這是一個回到源頭汲飲生命之泉的故事。

他成功了,尋到年邁皺摺母親,還有哥哥早已意外死亡的消息。

他尋到半個幸福,又看到一個長大的妹妹,代替了哥哥消失的空虛。

這 是個回到源頭的故事,以火車把童年拔起的力量寫成,以成年尋找火車的力量歸來。火車,讓一個小孩遠遠地離開,卻以鄉愁的聲音,讓二十五年緩緩地,釋放、尋找,終於穿過痛苦的黑索歸來,綻放原生的醉喜。這是《奧德賽》的現代微縮影故事,他不再擱淺,收養與原生雙喜交流,半個幸福是他勇於面對歷史,回報他被火車載走的喪失,噴泉般在源頭濺開。

 

漫漫回家路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