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易學難精,尤其碰到「文法」與「敬語」等相關用語時,常讓人覺得一個頭兩個大,大歎日語大不易。其實學習日語的挑戰不止於此,「發音」的問題也常令人苦不堪言,能夠説得標準、講得好,不是那麼簡單。在台灣學日語的最大阻礙,不在於讀和寫,而是說和聽吧!因為缺乏日語的環境,自然進步受到限制。即使遇到機會,能與來訪的日本人進行交談,通常對方不會指出你的毛病所在,畢竟他當你是外國人,能講日語已經很厲害了。長此以往,日語能力雖然可以逐漸提升,但發音的問題仍然存在,到底癥結何在?如何克服才好?

日語發音有其獨特的方式,與我們從小到大使用的中文或台語大不相同。最主要的差異在於長音和短音的區別,譬如「周」先生發長音為「しゅう、Shuu」さん(san),讀作短音「しゅ、Shu」,則變成「朱」先生;如果弄錯了,可是相當失禮的事。以中文而言,「周或朱」不管是發長音或讀短音,本身的意思都不會改變。之前提過的糗事,錯把「顧問」(こもん、ko mon)介紹成「肛門」(こうもん、kou mon),還有「組織」(そしき、so shiki)竟説成「葬式」(そうしき、sou shiki、告別式),都是忽略掉日語長短音「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才會發生的錯誤。僅是拉長一拍的差異,為何還是容易發生混淆?應該是與我們被定型的發音習慣有關。尤其日語發音還有一個特別處,同樣的發音常有著各種不同的字義,所以當語彙能力不足,就容易發生誤解或根本聽不懂對方真正的語意。「しんこう」(shin kou)這個「單語」(たんご、tan go、單字/單詞)聽起來很像台語「辛苦」,卻有十七個不同的字解;「信仰」有之,「深交、親交」,還有「進行、進攻、進航」、「進貢和進講」,再者「深紅、深厚、深更和深耕」,最後勿忘「振興、新興、新音」,再加上「侵攻和侵寇」,你可記得多少?學日語真的大不易,辛苦吧?日語「辛苦」(shin ku)與中文同樣意思,且發音非常近似,還好同音異義只有一個「深紅」,倒是容易背誦不辛苦。

日語特有的「促音」(そくおん、soku on,寫成小「っ」不發聲)也容易造成實際口說上的麻煩,因為它不同於中文的使用習慣:措辭即使有所停頓也不改其意;促音有如「休止符的暫停」,有或無的意思完全不一樣,如「異心」(いしん、ishin、二心)和「一心」(いっしん、isshin),兩者大大不同。試舉長、短音和促音相近的字彙來做比較:「こうか」(kouka)、「こか」(koka)和「こっか」(kokka),乍聽之下好像都差不多,但日文就是「別々」(べつべつ、betsu betsu、各自),分別是「校歌」、「古歌」和「國歌」。這三者也有「同音異義語」(どうおんいぎご、douon igigo)的存在,「硬化、固化和國花(家)」皆是。學日語真的蠻「叩馬路」(困る、komaru、感覺困難),馬虎不得。

合唱團的指揮常提醒團員,長音要確實拉長,休止符出現的地方亦須噤聲,將曲子的感覺好好唱出來。或許藉著「唱歌學日語」有助於改善發音上的問題,因為日語不僅要求「音準」,還講究「拍準」,所以當作唱歌一般,咬字要正確,節拍也要吻合,如此日語就會説得比唱的好聽吧!一直受到日語初學者愛唱的名曲「上を向いて歩こう」(Ue o muite arukou,英文歌名Sukiyaki/壽喜燒),全曲有著不少休止符,建議有興趣者不妨重溫舊夢,在明快的歌聲中,感受停格的趣味,既享受學習,也學習享受。


註:
一、中文也有「同音異義語」,只是沒有日文來得多,重複者以兩個為多,如「膠帶和交待」、「譏笑和績效」、「股利和鼓勵」、「食物和實務」⋯⋯等等。日文最多的高達四、五十個,手邊字典查到的為22個,比上述「辛苦」的17個還多;就像同一「工廠」生產很多品項,有「交渉、高尚、公証、考証、口承、鉱床、工商、厚相、哄笑和工匠⋯⋯」等,統統讀作「こうしょう」(kou shou),令人眼花撩亂,真的是霧煞煞!

二、「こうか」異義字也有很多,可作「効果、高価、工科、功過、考課、硬貨、高架、高歌、降下和黃禍⋯⋯」等,不下14個。有時轉念,同一個音可記多個字,倒也「利便」(りべん、riben、方便),學日文不難。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