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紐約的計程車上,女兒女婿與我三人在後座用英語華語交叉著聊天,前座的African-American(非裔美國人,或國人習慣稱呼的「黑人」)司機,非常健談又有趣,說他生活在4個女人之間,我們很好奇他如何罩得住這4個女人,原來是他太太與3個女兒,他覺得女人很囉唆,男孩好,問我們是不是Chinese?Chinese也都是比較喜愛男孩?我與女兒立即直覺的回答,不是不是,我們是Taiwanese(女婿自幼在美成長受教育,已是美國人,沒有台灣或中國的情結)。這位司機,出呼我們意料之外、隨即帶著自信的語氣說,哦、哦Taiwan,Ma Ying-jeou、President Ma Ying-jeou。接著問我們Taiwanese有沒有自己的語言?下車時還不斷跟我女兒聊天,最後加一句:恭喜發財。他告訴我們他有3個國籍,從對話中聽得出來,他對國際新聞蠻有興趣的。
 
這世界有許多國家是移民建國,同文同種未必要成為一個國家。東南亞有許多華人或漢民族的移民,在台灣、新加坡華人(漢人)占絕大多數並且建國。移民到海外的華人或漢人,各有屬於自己的國家,在國際上是以國家來區分,而不是以種族;雖然如此,在國際場合,有些人、尤其是台灣媒體常陷入「華人」的迷失與陷阱。台灣人若揚名海外或在比賽獲得佳績,媒體常出現「華人之光」這名詞,在中國媒體更莫名其妙的把台灣前面加上「中國」。我從未看過西方媒體用「盎格魯薩克森之光」來報導英國、美國、澳洲、紐西蘭的國民。各國人民在國際上獲得成就是屬該國的榮耀,不應該使用帶有民族色彩的字眼。
 
台灣內部或有「中國人」或「台灣人」的認同爭議,但根據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的調查,從1992到2013這20年居住在台灣認同「台灣人」的比例,由23.7%升到73.7%,認同「中國人」由23.4%降至1.1%。許多台灣人自稱台灣人,以台灣為傲,而不稱是中國人。
 
在國際上我不喜歡「老外」或中國人稱我中國人,通常我隨即反應「我是台灣人」。同樣的我也不喜歡、也從不說「咱們中國人」、「咱們都是同胞」這種劃圈圈的字眼。新加坡人一向自傲稱呼自己為新加坡人,縱使他(她)會講潮州話、中國話或中國的方言,雖然祖先來自中國某個地方,但他(她)自己認為是新加坡人,若稱他(她)為中國人,會露出不悅的表情,用英文說「我是新加坡人」。
 
中國政府對外一向「宣稱」台灣是屬於中國的,也一直把台灣與收回港澳連結在一起,西方媒體在報導北京處理香港「佔中」的態度,總要提是否影響日後「統一」台灣,甚至台灣有些媒體也持此角度來觀察北京。
但台灣與港澳是絕然不同的「身份」。香港與澳門有條約的期限必需回歸「祖國」的懷抱,台灣沒有「交還」中國的期約。滿清時代英國(1842年)、葡萄牙(1846年)取得香港與澳門的統治權,依約97年英國將香港交還中國、99年葡萄牙將澳門交還中國。但台灣的處境與歷史發展不同於與香港與澳門,台灣沒有「交還」中國的問題。台灣從1945年就以中華民國為名成為實質獨立的國家,每次出國在該國入境單的國籍欄上,我一向填TAIWAN,從未在移民關卡尚未遭到質疑、刁難或更改。
 
我在海外與香港人聊起「佔中」,他們都表示只要求像西方民主社會的選舉,而不是只選「中南海」提名的人選,有的告訴我,「並不是像你們台灣要求獨立」。我立即告訴他,我拿的護照是中華民國外交部發的,不是北京政府;美國政府給我入美的Visa,上面的Nationality(國籍)用英文寫的是TWAN(台灣)。中、台兩國人民雖有往來,但各有自己的國名與國歌,在政治方面彼此是敵對的。獨立主政的台灣早已走出自己的路與格局,不必隨北京政府的「一國兩制」起舞。
 
至於「佔中」是與獨立無關,但可以想想,漢人多數的新加坡1965年是如何脫離馬來西亞獨立建國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