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總統連戰親著的新書「連戰回憶錄」今(17)日出版,書中提起他多年來希望推動的兩岸和平願景,卻被前總統馬英九忽視,以兩岸政治層面議題非一蹴可及婉拒,坦言感到很挫折、失望。

針對2012年總統大選,連戰寫道其實在馬英九競選連任前夕,在過境美國時,曾拋出未來可推動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的主張,一度引起廣泛討論與熱議,但最後卻不了了之。他質疑,此舉是否受到美國壓力,且一直到2016年卸任都未在談起和平協議,等到國民黨在2014、2016年連續大敗後,在兩岸問題所採取保守的做法,也未能為國民黨守住政權。

除此之外他指出,他曾在2008年參加上海論壇後,返台向馬英九報告,當時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與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的任期還有3年,剛好與馬英九的未來3年任期重疊,加上據他的接觸觀察,認為胡、賈是可以推誠與共的人,是否可以好好規劃,兩岸可以就政治架構這一難題來商討未來制度性的安排。 

不過,馬英九卻回應,政治層面的議題非一蹴可及,我們還是應該秉持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先急後緩的原則,兩會所討論的像堆積木方式來進行。

對於連戰書中說法,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僅表示,連戰再次提醒台灣社會,兩岸和平穩定,符合全台灣人民利益,馬英九執政的8年,就是最能帶給台灣民眾和平繁榮的時期。

此外,連戰在書中提到,兩岸關係如果不能在建構「和平協議架構」上思考並對話,對兩岸關係發展只會添增負面變數。對於多年努力打拚出來的和平願景遭到挫折、婉拒,他感到很失望。 

連戰提到國民黨曾在17全大會,把「九二共識」及「五項和平願景」寫入黨綱,中共接著在18全大會正式接受「九二共識」,在19大及20大的報告中也都寫入「九二共識」。

他覺得在兩岸分治60、70年間,對於「一個中國」問題採取求同存異的共識,是何其不容易,而且兩岸的政治難題,無法完全從國際介入得以解決,關鍵還是兩岸之間務實的面對,政治現狀的維持需要有彼此都是中國人的認同,否則現狀的改變,兩邊是一點一滴在進行,終會有擦槍走火的引爆點,不能不防。 

他認為,兩岸在平協議中將來會面臨重大課題,像是「結束敵對狀態」、「兩岸政治定位」、「台灣的國際參與」,以及「對待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等,應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逐步展開對話與協商,這才是真正掌握兩岸發展所預期的最重大戰略目標。

他同時也向北京當局呼籲開啟兩岸政治對話的前提,必須務實正視1949年後,兩岸分治以來中華民國政府存在的政治現實,這是不可忽視的,唯有在政治互信下,對話才能開展,才能開創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