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開放美國萊豬進口後,至今已有上千噸美豬進口,卻在市場通路上出現,引發各界疑慮。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19日)說明,進口豬主要用在加工品上,因此市場上面流通豬肉多以國產豬為主。陳吉仲也提醒,美國農民將萊克多巴胺使用在牛肉的比例上增加,因此國人吃到萊劑美牛的比例相比豬肉來的非常高。

陳吉仲於立法院受訪表示,農委會去年下半年已在立法院完整說明過,國人食用一年消費量的90萬公噸豬肉裡面,有9成是國內供應、只有1成來自國外;其中國外進口的豬肉,有6成至7成是走加工,其餘2成到3成才會流通到市場上,所以市場通路上,當然大部分都是用台灣豬標章的豬肉,但如果是加工的,請消費者看背後的原料,都會標註原料的來源國,這就能說明豬肉標示的執行狀況。

陳吉仲接著說,以去年來講,現在國內生產量就在市場豬肉供應的9成3,政府希望因為萊豬的開放,反而可以讓國產豬的市場佔有率更提高,因為有了所謂的標示,這也是對國內產業界會是更好的。

就豬肉儀表板遭到質疑。陳吉仲強調,豬肉儀表板是百分百正確的,而且經過海關、衛福部、防檢局3個單位共同確認,至於為什麼沒有萊豬進口,就是因為市場的取向,市場取向因為政府的配套措施完整,所有豬肉跟豬肉加工品都要清楚標示,這樣的標示就是對消費者負責的最好措施,而措施的具體落實,不僅可以讓國家走向國際和貿易談判,也能維持產業界的農民權益。

另就國民黨立委費鴻泰稱,蔡政府因擔心反萊豬公投過關,因此在8月28日公投投票前,不會進口萊豬的說法。陳吉仲表示,這是市場導向的結果,再加上政府的完整配套措施,只要是任何的國外進口豬肉,政府都會嚴格把關確認有沒有含萊克多巴胺,超標就是退運或銷毀,有沒有含萊劑,每天都會公布在豬肉儀表板上。

至於若反萊豬公投通過,政府能否保證不會吃到萊豬?陳吉仲說,所有今年1月開始開放的豬肉,是市場導向的結果,而且美國農民將萊劑用在養豬上的比例越來越少,反而是用在牛肉比例越來越多,因為效果比較好,所以這時候應該呈現的是,國人現在每年每人所吃到的美牛含萊劑比例非常高,遠超過豬肉,但不管是豬肉、牛肉,只要確保萊劑在安全容許量底下都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