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迎戰武漢肺炎(COVID-19)防疫有成,也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防疫鐵人」紅到國外,外交部今(6)日協調指揮中心召開國際記者會,外媒問及指揮中心自覺百日的防疫過程中曾遇到哪些錯誤、或者是否有覺得做得不夠好可以再改進的地方,對此,指揮官陳時中列出3點,包含「口罩之亂」、「歐美境管」及「磐石艦群聚」。

陳時中表示,第一點覺得做得不夠好的是「口罩之亂」,他提到,疫情爆發之初正逢過年期間,對於口罩等相關防疫物資的管控,指揮中心是有點大意了,導致民間出現搶購、囤積相關物資等情形,政府因應民眾需求,大量釋出戰備口罩,但礙於過年期間生產活動暫停,在很多口罩釋出之後,接下來防疫口罩上便捉襟見肘。所幸指揮中心很快地實施口罩實名制,組織口罩國家隊投入生產,並適當分配,保證民眾都能拿到最基本數量的口罩,同時加強生產,兩邊同時努力,過了約1個月就能穩定供應,當然整個供應還是以第一線醫護人員為優先。

第二個失算則是「歐美境管」,陳時中說明,其實指揮中心3月初的時就預測歐洲會有一波快速的疫情,雖然有預測,但沒想到來得那麼快,疫情坡度陡升,台灣的邊境控管也因此稍微晚了一點,雖於3月14日緊急宣布邊境管制措施,但很多措施都很倉促急迫,造成不少相關人員的不便。幸運的是,在1週後相關措施上了軌道,相關風險就較少,前段時間還沒管制的也積極召回檢疫,好在民眾願意配合,的確從召回的人中發現一些確診案例,將可能的社區感染降到最低。

第三個事件則是近期爆發的「磐石艦群聚」,陳時中說,因整個軍隊遠航上缺乏精確的診斷儀器、物資,醫官作判斷相對困難,導致官兵返國後有3天的空窗期在社區活動,一度造成社會恐慌,但也幸好緊急召回相關人員集中檢疫,14天過後沒發現第二波社區感染。陳時中推測原委,應與軍隊實施戴口罩措施和艦上隔離有關,群聚感染相對沒那麼嚴重,將病毒帶進社區的可能性也大大減少。

陳時中表示,從上述經驗可以看初,疫情發生之後,政府政策都須在「積極作為影響人民生活」及「觀察清楚再行動」之間作選擇,這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像CDC這樣的組織平時就要有所整備,一旦遇上疫情須根據事實快速作出反應。

陳時中強調,很難有國家能對疫情做出最正確的判斷,大家只能大致估算可能性,因此世界防疫資訊的交流和透明是最重要的事,快速資訊都可以帶給其他國家相當的警訊做即時的整備,防疫反應就會快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