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前陣子鬧得沸沸揚楊的肉圓事件(因為肉圓沒加辣而發生的家暴),記者詢問爸爸的親人,親人表示他是乖小孩,平常看不出來有情緒失控的狀況。也有許多新聞報導爸爸提供孩子衣食無虞的照顧,媽媽拍片是有其他目的等等。

家庭暴力事件,是真的。爸爸平時是親戚眼中的乖小孩,也是真的。爸爸付出財力照顧生活,也是真的。

我們傾向用非黑即白的說法來看這個事件,因為這樣的詮釋方式對我們的大腦來說比較不費力,但是,父母的愛與傷害其實是可能並存的。

在這邊我們用更廣泛的字眼「傷害」來討論。丹-紐哈斯心理博士在<如果我的父母是控制狂>一書當中,提到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常常會理想化父母及模仿父母的傾向,所以即使你的行為傷害了孩子,孩子通常很快的就會忘記,然後一樣的愛你。而且,孩子需要父母的愛和認同,為了得到這些東西,他們什麼都願意做。

所以當孩子認為自己無所不能的父母傷害了自己時,經常會混淆的以為是自己做錯了事情或是自己的感覺錯了,因為父母不會錯,錯的一定是自己,這樣根深蒂固的想法很可能會跟著自己一輩子,甚至是當孩子長大了,也會內化為心中的父母。 

受到身體虐待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變得過度警覺、以為自己活該被打罵、自尊低落、自己覺得沒有價值不被喜愛、也可能會透過其他成癮物質來獲得更多愉悅感。

孩子是未來的幼苗,有愛的孩子會活得更健康、快樂,也能避免下一個不幸事件的發生。當然,父母也是凡人,也會有情緒化或者其他不良習慣,當你的父母在某個時刻傷害了你,請記得:

1.你的父母對你做過的傷害,需由他們負責,而不是你來負責。

2.我已經長大了,我需要為自己的情緒、人生和自我負責,而不是我的父母。

做好情感上的切割和獨立,可以讓自己的內在自我更強大,讓傷痕加深生命的深度,成為更成熟的自己。

作者:廖柔涵/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廖柔涵 臨床心理師   圖:廖柔涵/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