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老人人口將超過14%,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因此,蔡政府力推的「長照2.0」政策,將是行政院賴清德在2018重要落實的推動政策之一。由於台灣長照制度的財源規畫是以菸稅、遺贈稅等稅收方式支應,經費是否足夠,一直是外界關切的重點,再加上服務提供與人力招募也面臨各種不確定因素,都令民眾感到憂慮。

據財政部公布的去年稅收統計,被高度期待挹注長照財源的遺贈稅及菸稅,「增稅」半年後尚不及58億多元,換算成整年也不到120億元,比原預估數每年增加296億元的一半還要少,財源出現斷崖,恐怕對長照的長期推行造成重大衝擊。

而今年元旦上路的「居家服務給付及支付新制」,長照居家服務由論時改為論件計酬(依服務項目計價)的包裹式給付,引發外界不少批評,雖然因此讓照服員有機會讓薪資提升至3.2萬元,讓整體專業度提高,留住人力,但民眾的負擔也因此加重,有可能減少服務項目,兩者能否雙贏還需要觀察。

農曆年前,賴清德每週花3天時間環視全台,除了看前瞻基礎建設外,還有一大重點就是親身了解各縣市是否落實長照2.0政策,盤點各縣市對長照2.0提出包括:地目、建照、消防、經費核撥、要鐘點計算改為總額支付等問題。

以台中有本生活坊為例,賴清德對其以咖啡館型態,提供長照的相關服務印象深刻,賴清德也觀察指出,該坊除了提供長照居家諮詢媒介,在場老人大多健康,因此也是老人的聚會場所,中市府所提出的外勞集中管理再到府服務,賴清德認為,也是可行性的研究。

而賴清德也參訪了新竹縣新埔的世光教養院,該日照中心於民國105年成立,在去年12月「升級」變成新竹縣長照2.0的A據點(長照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開辦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及短期夜間住宿共3種服務,目前有16名長輩在當地接受日照,其中有1/3是失智症病友,其他則是失能者。

而基隆市預計今年要成立22個長照C級據點,就像巷弄「柑仔店」,長者只要走到巷口就可以獲得服務,造福社區及周邊居民。服務對象更由原本的衰弱老人、輕度失能老人,放寬至所有社區長者,服務內容包含:社會參與、健康促進、共餐服務及預防延緩失能等。

以前述3個縣市的案例看來,可以粗略了解各地方所面臨的長照問題不僅不同,因應方式也各有所異。

有專家建議,政府應從頭規劃更多元、穩定、充裕的財源,及早改採「保險制」,把長照2.0的餅做大,才能有效提高照服員的薪資,同時減輕民眾的負擔,才能讓長照2.0才能走得遠走得久,希望賴清德在全台走透透後,能聽到更多第一線人員的心聲、長者的需求及家屬的反應,在農曆年後,能研擬一套民眾真正需要的長照政策,讓大家願意幸福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