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部隊成立70年後,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今(20)日舉辦《青春二二八:二七部隊的抵抗、挫折與流轉》新書發表會,書中以學術論文及通俗文章剖析1947年發生的228事件以及二七部隊。主編、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楊翠表示,出版此書目的是希望由下往上,「由庶民大眾包圍菁英」讓社會更加了解此議題,也希望未來能以小說、紀錄片、電影等形式,讓庶民以及年輕人更容易接觸。

《青春二二八》一書是由「2016重現二七部隊學術研討會」的材料為基底出版,主編楊翠、作者台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林瓊華、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陳瀅州、台北教育大學台文研究所助理教授蘇瑞鏘、關鍵評論網編輯彭振宣以及台中教育大學台文系副教授楊允言等人都到場參加。當年二七部隊警備隊長、現年92歲高齡的黃金島也現身會場,現場民眾也給予熱烈鼓掌。

楊翠指出,庶民大眾可能比菁英更有批判性,年輕人比中年人更有批判性,但中間階層卻是菁英在把持,希望透過講座、出書,由下往上、由庶民大眾包圍菁英的方式讓各界了解二七部隊。也希望將學術上的疑點弄清楚,未來有人能把它弄成各式各樣文本,包含小說、紀錄片、電影等形式,讓年輕人更容易接觸。

談及二七部隊對於228的意義,楊翠指出,第一是體現台灣大眾的普遍性、一般性,各地庶民興風起雲湧的現象;第二是二七部隊成員是由在地居民組成的民兵隊伍,且全島都有;第三是以青年為主體的學生群體,加上台中在地中、老生代群眾,如女革命家謝雪紅、作家楊逵、擔任記者而後組成二七部隊的鍾逸人在背後支持;第四則是二七部隊戰鬥力十足,把國民黨軍隊拉到埔里「烏牛欄」對戰,以40人兵力打700人,這在228事件各地方當中也是絕少見的。

楊翠指出,在這場戰役中,前後許多人被抓走、中途敗退,史料也顯示國民黨在當中抓走一、兩百個學生,所以前後作戰人數至少200到400人。它的意義在於,如此混亂時期能夠累計這麼多人,是不容易的事。最後,這些關鍵人物能夠活到90幾歲,包含黃金島、鍾逸人等前輩,是時代的象徵。

提及自己的祖父楊逵等文人策當時籌組二七部隊,楊翠指出,楊逵本身沒有參與組織,但是在背後協助推動,當時甚至印傳單請大家參與二七部隊。

至於為何這些文人會主張武裝抗暴?楊翠認為,這是一個很糟的時代,楊逵在日治時期時主張和平社的會主義,從未想過拿槍桿子,「他認為已經無路了、沒救了,這個政權比日本人還糟,沒有協商可能,唯有這一途才能解救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