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7)日將環保團體將分台中、高雄兩地展開空污大遊行,都是今天下午1時起,分別在台中市議會廣場及高雄市博愛二路捷運凹仔底站4號出口集合。他們從4日起就曾一連五天先啟動「霧霾圍城 公民圍府」行動,每天召集不同族群身分者,仿照林義雄帶領核四公投苦行和繞行立法院方式,遶行台中市府大樓,並在周邊發放傳單等方式宣傳公民反空汙和遊行訊息。

空汙事件近日持續發酵,全台霧濛濛。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14日搬出中國因素,委外研究報告也指出台灣PM2.5 中,約有三成來自境外,境外來源有九成是中國;台中市上個月亦駁回台中火力發電廠延展燃燒生煤的許可量,大動作澄清,嚴格審核,是因為即使在重化工業密集的台灣北部,民眾出門仍可以感受到懸浮微粒罩頂,更遑論一年到頭灰矇矇片的中南部。

台灣的工業空汙歷史由來已久,早在1975年已經制定空氣汙染防制法,不過相較於其他環保議題,例如歷時多年的反核、汙水排放、對抗暖化等議題,世紀初的台灣大眾對於霾害和空氣中的懸浮微粒並不了解,也難以凝聚抗爭共識,對於沒有立即性危害的空氣品質狀態和相關資料的追蹤,也是相對於國外來的緩慢許多,例如美國在1999年實施空氣質量指數 (Air Quality Index, AQI)制度,就已經從PM10的監測,多納入PM2.5及臭氧連續監測8小時的測量值,台灣在2012年5月,才由環保署發布「空氣品質標準修正草案」,納入PM2.5的即時監測。

在過去的台灣,即便零星的汙染事件發生,也被視為個案,並不是全民面共同面對的問題,沒有受到主流政治圈太大的回應。例如2008年高雄大寮大發工業區的汙染事件造成上百名學童送因為惡臭,導致噁心,送醫急診,也迫使700名大寮國中小的師生必須暫時遷校,直到工廠改善,但事件的究責始終在工安意外的個案層次,以拆解、回收廢五金為主的工業區,40天中4次水汙染、空汙,涉案的廠商遭依7家中,只有2家最後遭罰,環保局直說密切監測,但危害早已發生。加上中央環保署和地方環保局因為權責歸屬,互踢皮球,空汙問題始終沒有一套完整的管制措施。

環保意識高漲,這近幾年來法規標準也不斷提升,空汙納入刑罰規定,技術面而言,汙染防治的科技和預算也不斷增加,台電公司台中火力發電廠上個月,提出的空污改善計畫,規畫為短、中、長期三階段執行,其中短期在空氣品質不良期間執行降載,並投資新台幣92億元進行1到4號機空污防制設備改善及升級,預計在民國109年完成。

相關連結:

今年台灣哪裡空氣最毒? 排行榜看這裡

中部空污嚴重 中火與中鋼提改善計畫

空污有1/3來自中國? 環團:​天大謊言

霧朦朧人朦朧 中南部空污主兇一圖看懂

台灣值得一提的空汙,新頭殼製表。   背景圖片:達志影像/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