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都說「來者是客」,但中韓兩國領導人習近平文在寅下午的會談尚未登場,雙方媒體卻先隔空互嗆。韓聯社不滿中方「降格接待」,央視專訪「歪曲編輯」,會談後還不擬簽署聯合聲明。對於許多韓媒劍指中國,《環球時報》也不甘示弱還擊,反批韓媒消極解讀文在寅訪中的成果,「無異於朝著南韓利益的大門踢烏龍球」,想把文在寅的訪問變成「北京嚥下薩德苦果的聯合典禮」。

原來爭執點主要還是卡在南韓部署終端高空防衛系統(THAAD,俗稱薩德)的後續處置,難以達成共識。文在寅的國事訪問才剛揭開序幕,文在寅此行還帶了很多企業界大老闆隨行,準備邊談生意邊炒熱會談氣氛。但他和習近平都還沒見到面,兩國媒體就如此吵翻天,火藥味十足,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看了想必最是開心。

韓聯社今天報導,文習會日程依次為歡迎儀式、首腦會談、簽署諒解備忘錄(MOU)、共進晚宴。但據稱,韓中兩國領導人舉行會談後將發表體現各自立場的新聞公報,而不簽署聯合聲明。

綜合外媒的報導和分析,文習會難有具體共識,主要還是卡在南韓部署終端高空防衛系統(THAAD,俗稱薩德)的後續處置。

南韓《朝鮮日報》此前報導,這是1992年韓中建交以來,韓國總統就任後首次訪華時不簽署聯合聲明。報導並稱,文在寅這次訪中在形式上是應習近平的邀請而進行國是訪問,但中方並沒有給予他應有的禮遇。

根據南韓《中央日報》的說法,中國在外國領導人進行國是訪問時,通常會安排副部長以上級別去機場迎接,但迎接文在寅總統的是部長助理。上個月美國總統川普訪華時,則由國務委員楊潔篪迎接。

報導並指出,中國突然將原訂15日文在寅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午餐延期到下午進行,對文在寅的國是訪問做出了不合級別的態度。報導說,也因此,文在寅的行程被迫順延,原定15日前往重慶被延到16日。

南韓媒體同時指責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官媒一直施壓,要求南韓承諾不參與MD(飛彈防禦體系)、禁止追加部署薩德、不加入韓美日軍事聯盟等的「三不」,宣稱中國這樣做「偏狹」,「不符合外交慣例」。此外,還批評中國央視對文在寅總統的專訪進行歪曲編輯。

眼看南韓媒體不約而同開砲,在文在寅訪中時指三道四,中共黨媒《環球時報》今天也以<文在寅訪華,韓媒莫給本國踢烏龍球>為題發表社評質疑,「一些韓國媒體突出預告雙方將不發表聯合聲明,不搞共同記者會,而準備雙方各自發表媒體公告。在文在寅抵達北京之前,那些媒體就散佈悲觀分析」。

「我們覺得,那些韓國媒體太狹隘了,也沒有為促進文在寅總統訪華成功做一份輿論的貢獻」,《環球時報》批評南韓媒體,正把自己在「薩德」問題上的立場「作為一種情緒散佈到輿論場上」,進一步增加了中韓兩國帶着雙方這一現實分歧改善彼此關係的難度。

社評說,「薩德問題已是中韓關係的最大障礙」,兩國政府圍繞解決這一困難問題達成一些共識,同時看來仍存某些分歧。雙方不發表聯合聲明,則是那些分歧猶在的反映」。

社評反批韓媒消極解讀文在寅訪中的成果,「這應是日本人、美國人幹的」,韓國媒體也這麼做,「無異於朝著南韓利益的大門踢烏龍球」。

社評稱,中國當然重視韓方的「三不一限」承諾了。無論韓方想用什麼表述代替「承諾」這個詞,認為究竟是「三不一限」還是隻有「三不」,但是它們的基本內涵中方肯定會堅持,韓國也需兑現、遵守。如果韓方繼續擴大在韓部署「薩德」的規模,不採取實際行動排除現有「薩德」系統的對華戰略危害,那麼中韓關係接下來註定會再起波折。

《環球時報》拉高分貝直指韓媒就兩國不發表聯合聲明一事「大喊大叫」,是想阻撓中方對自己立場的堅持,想把文在寅的訪問變成「北京嚥下薩德苦果的聯合典禮」,以首爾單方面滿意的方式將這一問題翻篇(就過去了)。

社評強調,韓國媒體還需實事求是。它們應正視中國反對在韓部署「薩德」的立場沒有變,珍惜中韓關係在當前複雜情況下來之不易的改善。它們應該知道,那些只顧韓國一己利益、同時危害到中國利益的做法必然會遭到北京的抵制,這是韓方做重大決定時必須考慮的。

對於中韓將不發表聯合聲明,《環球時報》指出,「中方對其背後原因抱有的不滿和遺憾一點不比韓國方面少」,「這當中根本就不存在韓國媒體更有權利抱怨的道理」。

社評並稱,「某些韓媒做法不僅像是缺少自知之明的傲慢,更像是保守勢力對文在寅訪華之行的抱怨。中方不會照顧、縱容這樣的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