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其中清除威權象徵部分,中正紀念堂如何轉型成為焦點,文化部日前接續舉辦願景工作坊,邀集不同背景的民眾參與討論,文化部長鄭麗君今(11)天上午受訪時表示,由於中正紀念堂涉及組織法,不只是改名問題,盼能透過社會溝通對話,由下而上形塑社會共識,將詮釋權與決定權還給人民。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邀請文化部、教育部、國立故宮博物院等單位,就「如何面對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制定後的因應政策」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對於清除威權象徵與改名部分,教育部長潘文忠日前指出,學校屬於公共場所,因此適用促轉條例,教育部將帶頭與學校及地方政府討論後續如何處理,此番言論引發爭議,經行政院長發言人徐國勇緊急滅火後,潘文忠隨即改口,說要等「促轉會」作成決議後,再繼續推動。

民進黨立委陳亭妃上午質詢時說,「還原歷史真相」才是轉型正義的重點,並舉西班牙2007年通過歷史記憶法為例說明,對受害者給予賠償與紀錄,透過轉型正義促成走向民主。對此,潘文忠回答,他認同還原歷史真相才是最重要,若只聚焦於更名過於狹隘。

關於中正紀念堂是否拆除銅像與改名,文化部長鄭麗君強調,由於涉及「中正紀年堂管理處組織法」,不只是改名而已,《促轉條例》的通過,就是希望能透過民主體制回應威權統治時期,近兩周來,由年輕審議民主工作者舉行願景工作坊,盼以審議民主的方式,凝聚出共識,再提出中正紀念堂轉型修法草案。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則提出應先廢止中正紀念堂,而國家人權博物館在景美與綠島設置的人權文化園區,不僅空間不足又地區偏遠,認為有不敷使用疑慮,鄭麗君回應,應該給社會一定討論空間,「由下而上激盪想法,凝聚出社會共識,不然就跟當時由上而下,設置威權統治紀念堂的作法一樣,應把詮釋權與決定權還給社會與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