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淡水,大多會令人聯想到老街、阿給、夕陽、漁人碼頭,但你知道有許多古蹟就隱身在這座城市中嗎?想知道淡水領事官在台灣發出的最後一封電報究竟寫些什麼?裡面又隱藏了哪些秘密?假日來趟淡水小旅行,走進淡水紅毛城,就可一窺1972年英國領事館撤館時的秘密!

1861年英國首先在淡水設立駐台副領事館,籌備相關工作,隔年又設立海關,而後,各國人民紛紛攜眷來台居住,蓋房屋、建禮拜堂,洋行相繼設立,呈現欣欣向榮的氣象,後來英國與清廷簽訂「紅毛城永久租約」,將領事館辦事處設在紅毛城內,直到1972年外交局勢劇變而撤館。

在匆促的撤館作業中,最後一任領事費德史東(J A Featherstone)特地發了一封電報給當時的英國外交大臣,除了報告台灣的政治局勢與撤館作業外,也談到自己在台期間的內心感觸,文末提及台灣居民親切和善,對他們熱情相待,能夠有機會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服務,感到非常幸運,言語間流露出離別、不捨的情緒,令人動容。

費德史東在電報中提到,雖然當時台灣面臨相當嚴峻的外交危機,但英國撤館消息從公布到離台的整個期間,還是給予相當多的協助與體恤。例如一般領事座車有使用時間規定,達一定年期才可以售出,即便他們未達標準,台灣仍特別准許售出車輛,當局態度的友善更是超出他們預期,對忙亂的撤館作業助益良多。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館長柏麗梅表示,2005年紅毛城重新開園揭幕,英國代表致贈1972年撤館時領事的最後一封電報作為典藏展示品,內容清楚反映當時時空背景,是彌足珍貴的檔案,這些歷史記憶現在就在於紅毛城2樓供遊客觀賞,淡水不只是有夕陽美景,還有許多古蹟建築佇立在城市中,下個休假不妨安排一趟淡水小旅行,在夕陽餘暉下發掘城樓內的歷史秘密。

 

20世紀淡水領事最後一封電報現於淡水紅毛城2樓展示中。   圖: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提供

英國領事費德史東於電報提及臺灣的外交局勢和對人民的諸多不捨。   圖: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