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成立以來,每遇立委評鑑大會都可以看到愈來愈多的公民參加,似乎已可窺見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風氣已起,不過在理念的倡議發想時,卻少見持續的公民支持。公督盟顧問趙和賢指出化解集體冷漠,重點在於政府必須深化公民教育。

趙和賢提到政府煙火似的政策與活動特別多,每當個別部門提出願景時,卻又因為無法整合,造成資金浪費、政策無法延續。他認為,成人接受公民教育應該是一個終身延續的行動,不過就從國小或國中的公民教育來看,卻變成是一門容易通過的課程。

公民團體因受限於政府為主要經費來源,長期推動公民議題多顯得捉襟見肘,同樣的公督盟也碰到運作瀕於危險情勢,以及多數公民團體都有的發展問題「集體冷漠」。趙何賢認為,從去年風災後民眾大量金錢捐獻來看,民眾被媒體與政府的盲流導航影響至深,但集體盲流並不一定能呼應集體熱情,所以如同政府煙火似發放般,民眾的關懷瞬間喪失。

他質疑政府經費分配不均,而公民參與卻又是一項終身實踐的行動,讓處在資訊爆炸時代的孩子們淪為應付課程的學習機器。孩子無法從體制內套裝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學習獨立思考與應用知識來回饋社會。

公督盟副執行長高茹萍指出,東方社會長期以來的集體冷漠,並不鼓勵孩子去關心社區,這也是社區大學10年前創立以來所要顛覆的觀念。社大鼓勵學員在學習知識之餘,更要能運用在社會關懷上,讓學習知識不在只是被動式地吸收,學員更肩負了實踐所學的責任。

趙和賢呼籲企業要勇於負起社會責任,扶助公民團體成長,提供充沛的經費支持,讓公民團體無後顧之憂地針對各團體目標來監督政府。而「集體冷默」的問題,仍要回到教育體制內去深化公民教育。(http://newtal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