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今日(30)報導,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的領袖上月拜訪北京官員,請求中國應對伊朗施加更多外交壓力,才能使伊朗放棄核武計畫。

紐約時報報導,事實上早在這些議員到訪之前,中國已經作出回覆。今年6月時,中國國營中國石油化學公司與伊朗簽署金額達50億美元的合約,以發展伊朗南帕爾斯的天然氣。

此外,伊朗亦邀請中國公司參與總額達428億美元的開發計畫,準備興建七座煉油廠,以及一條將跨越伊朗,總長達1,700公里的油管。而在8月時,幾乎在這些議員抵達的同一時間,德黑蘭與北京又達成了另一項金額達30億美元的交易,約定中國將為伊朗興建另2座煉油廠。

紐約時報報導,這一連串的能源合作讓民主黨籍加州眾議員、外交委員會主席柏曼(Howard L. Berman)甚感驚訝,他表示這些合作已向伊朗釋放「錯誤的訊息」。

而其他分析家則有不同解讀:值此美國疾呼懲罰伊朗祕密擴張核子計畫之時,中美兩國的利益並不總在一條路上。他們表示,這將使得有效制裁伊朗變得相當困難,因為中國擁有安理會內的否決權,但同時又是伊朗最可靠的守護者。

小布希時期的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喀利爾札德(Zalmay Khalilzad)接受紐約時報訪問表示:「在這個議題上,他們對威脅的認知跟我們不同。」巴黎的亞洲中心主席、中國專家古德門特(François Godement)也說:「基本上,伊朗的崛起對中國不是壞消息。」許多專家表示,美中對伊態度的差異不僅取決於經濟層面,更在意識形態與戰略上。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與伊朗幾乎沒有經濟上的連結,美國認為德黑蘭是全球穩定的威脅,並且擔心崛起中的伊朗將會威脅美國的同盟,以及美國在波斯灣署立的能源協定。

相反的,中國與伊朗的經濟連結正快速增長,而且中國的領導人認為伊朗並非威脅,而是可能的盟友。擁核的伊朗將會破壞美國在該區域的影響力,並將逼使美國把更多的資源投注在中東地區,中國對此可不會感到難過。

喬治亞州立科技大學的國際關係教授噶弗爾(John W. Garve)接受紐約時報訪問表示,中國領袖認為伊朗有潛力成為強權,在經濟上和軍事上主導該區域。中國認為美國計畫藉由控制中東能源來維持全球的主導權,而與伊朗結盟將可以對抗美國此一企圖。

除此之外,中國亦極度仰賴伊朗豐沛的能源儲量,伊朗擁有全球15%的天然氣 與10%的原油存量。據估計,中國已對伊朗的天然氣與原油開發計畫投入近1200億美元,並已成為伊朗過去五年最大的石油出口市場。同時伊朗也大量進口中國的機床、工廠設備、引擎與其它重設備,你來我往的結果,中國已成為伊朗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

即使中國學者自己也說,伊朗巧妙地藉由自己的天然資源,來換取中國在聯合國的外交支持。

紐約時報並報導,中國近期已反對嚴厲制裁伊朗的核子計畫,此制裁原擬限制核能相關物質的對伊貿易,並且凍結某些伊朗公司的海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