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葉婉俐 | 關於記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中國
  • 社會
  • 娛樂
  • 網紅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財經
  • 環保
  • 體育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Google News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葉婉俐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新聞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辦才藝競賽  幫精神康復者去汙名

    新聞 辦才藝競賽 幫精神康復者去汙名

    2012.11.30 | 16:34

    康復之友聯盟自2003年起開始辦理「健心盃-精神康復者社區才藝交流競賽」,該聯盟副秘書長陳萱佳表示,透過比賽內容使康復者展現才藝與熱情,建立康復者正面形象,也間接達到精神疾病去汙名的目的。 幸福報報《一個不能少》節目,29日邀請到陳萱佳來到現場,跟網友分享舉辦「健心盃-精神康復者社區才藝交流競賽」的目的。 陳萱佳表示,去年第7屆健心盃才藝交流競賽決賽辦理場地,是在中正紀念堂兩廳院前廣場,透過對外開放的舞台,展現康復者才藝,將有助於精神康復者面對人群的勇氣,進而提升自尊與自信,並建造精神康復者與民眾良性互動的平台,使康復者以才藝為媒介,讓人留下正面形象。 陳萱佳指出,健心盃賽事近期也增加辦理東區初賽,東部精神康復者歌唱、舞蹈才華表現引人注目,更於決賽中有亮眼成績,然而健心盃比賽目的,即期望傳遞個人的才能不會因疾病影響而消失殆盡,反而能因精神疾病將藝術才能發揮淋漓盡致,就如同盛正德先生將精神疾病幻化為『生命最珍貴的禮物』,在藝術創作中更貼近生命意象。 節目中還撥放7段得獎影片,陳萱佳特別介紹說,許多人皆以為精神康復者表情木訥,然而實際上確實臉部表情可能因精神疾病影響,但在賽事中看到精神康復者因舞蹈展現燦爛笑容與疾病奮鬥的勇氣,竭盡心力展現生命之美,都讓在場觀眾非常感動。且過去舞蹈表現亮眼的隊伍,還曾應台北市衛生局的邀請擔任活動表演嘉賓,精神康復者正面才能的展現,將有助於去除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的汙名。 陳萱佳說,「精神分裂症」一詞已被社會大眾普遍地汙名化,好像已經被當作某種不治之症、恐懼與羞恥的象徵,近期為將「精神分裂症」去除汙名,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結合國際身心障礙者日系列活動,辦理「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更名三部曲」,期待對精神病患者的汙名化,可以從台灣社會消失。
  • 精神康復者劇增  NGO分享照顧經驗

    新聞 精神康復者劇增 NGO分享照顧經驗

    2012.06.05 | 14:00

    近年來隨著精神康復者(精神障礙者)人數劇增,家庭照顧需求也逐漸受到重視,研究發現家屬因長期於照顧壓力下,約有87%罹患慢性精神衰弱,有20%的照顧者遭受憂鬱症之苦。 新頭殼「一個不能少」節目,5月31日邀請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家屬教育課程資深講師李麗娟與黃麗鴦,介紹家屬如何藉由課程內容增進照顧技巧與知識、透過團體力量彼此支持,並分享照顧經驗。 李麗娟指出,許多精神康復者的家屬在家人第一次發病時,因照顧不易,常感到焦慮無助、身心俱疲,如果透過由同為精神康復者主要照顧者領導之家屬教育課程,能讓家屬在團體內放心分享照顧經驗,並學習照顧知識與溝通技巧,抒發照顧壓力,也同理康復者患病的痛苦與不便,提昇家庭照顧者及家人生活品質。 李麗娟指出,精神康復者的家屬教育課程的核心精神,澄清了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的迷思:「精神病不是少數人的事、精神病基本上是腦部的疾病、有暴力行為的精神康復者為數極少、歧視行為絕對錯誤且必須停止、患病只是不幸家屬毋須背負罪疚」。 黃麗鴦則表示,在帶領課程的過程中,能清楚感受到成員學習溝通技巧後,運用正面的語句與關心康復者,改善康復者與家屬的緊張關係。 她指出,精神康復者的家屬們也在課程的過程中,成員間有相同的照顧感受與壓力,讓精神康復者的家屬能彼此支持、更疼惜自己、適時的喘息與休息。也因為團體的凝聚力,讓家屬在課程結束後,形成自己的支持網絡,體會到原來在照顧康復者的路上自己並不孤單。
  • 精神康復者暴力傾向 比一般人還低

    新聞 精神康復者暴力傾向 比一般人還低

    2012.04.02 | 14:15

    馬英九總統於日前指出,99年因罹患各類精神疾病就醫人數已超過151萬餘人。對此,康復之友協會認為,精神疾病與心理健康已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台北縣康復之友協會王珊理事長表示,社會應重新省思看待精神障礙者的態度,以及精神康復者重回社會的方式,了解更多精神康復者的處境與樣態。 3月29日,「一個不能少」節目邀請<向陽的杜鵑>紀錄片受訪者,同時亦為台北縣康復之友協會理事長及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常務理事王珊女士,以自身所見之經驗,分享過去社區居民如何阻止精神康復者入住社區之歷史。 王珊表示,過去新北市新莊成立復健機構之時,遭受社區居民強烈反抗,也因為強烈抗爭致使機構當時遲遲無法獲得政府立案,直至今日機構已營運4年之久,並無影響社區安寧與發展,然而社會大眾對於精神康復者莫名的懼怕,皆來自於媒體對精神康復者負面印象的過度渲染。 王珊認為,其實精神康復者只要接受治療,還是能穩定生活於社區之中。她說,綜合許多文獻發現,精神康復者產生暴力行為的機率僅佔3%,比一般人擁有暴力行為約20%的機率,精神康復者因為汙名實在背負著太大的罪名! 王珊指出,<向陽的杜鵑>開頭即以溫暖的音樂搭配一幅幅精神康復者的畫作,揭開精神疾病這個沈重的話題,片中訪問到「以畫療傷」的憂鬱症作家亦為知名畫家-盛正德先生,聽他如何將罹患精神疾病的不幸化作『生命最珍貴的禮物』。 她認為,本部紀錄片中,有精神康復者以『不打馬賽克』、『不戴帽子太陽眼鏡』,以最直接的方式面對社會大眾,為自己去污名,最值得讚賞!因為我們認為只有我們自己,可以為我們不幸的生命,作最公平的見證!將生命中的不幸化作生命最珍貴的禮物! 陳萱佳副秘書長則指出每個人在面對嚴重壓力時,常會出現生理反應與疾病,罹患精神疾病只是其中一種呈現方式,然而精神康復者仍有自我負責之能力,只要有相關資源支持,康復者還是能夠自主人生,活得精采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