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痛心遺憾的台南殺警奪槍案,嫌犯林信吾在逃亡一天後,清晨終於在新竹落網。此等天理不容的暴行,但願司法能給予嚴懲,以告慰兩名英勇殉職的警員。 

這起事件,無須泛政治化,無論發生在哪個地方,都是全民倍感揪心的憾事。倒是值得討論的,是游錫堃院長「雖然反對判死刑,但像這種狀況一定要判死刑,不應該殺警察。」的震怒發言。話說得慷慨激昂,但......您並非路人甲,而是執政黨的立法院長,難道就您的職權行使範圍內,都沒有更具體有效的預防或制裁方式,只能跟一般網友相仿,表達震怒而已麼? 

隨著社群網站的興起,政治人物儼然也出現「身份」與「言論」相互分裂的趨向。明明擁有足以左右政策的權力,但屢屢在社群貼文或對外發言時,卻又彷若路人甲般的無辜,好似只能被動的呼籲、同聲的譴責。乍看和人民站在同一邊,但仔細想想,為政者有權力而不作為,其實根本是陷人民於不義。 

類似的情況,在年底的選舉中尤為常見。本次大選,候選人幾乎都是帶職參選,於是乎,當他們在批評政策或建設存在著如何如何的缺失,大家不禁納悶,「咦!你不也是立委、縣市議員,怎麼之前都沒聽你提出什麼具體建議,民代都當假的嗎?」 

「權力者」將自己當成是「旁觀者」,是社群世代下的常態。道理很簡單,擁有權力者,要麼因著各種因素選擇不作為,抑或是根本力有未逮,引致於政策效果不顯著,為免遭受人民的責難,因而選擇在發言表態上,裝成事不關己的旁觀者,與人民一同吶喊,彷若站在同一陣線,繼續享有著人民的愛戴。易言之,當政治人物越趨「網紅化」,或許憑藉著高聲量而獲致選民的支持度,然而,掌聲底下,其手中的權力是否妥善的物盡其用,藉以極大化人民的福祉,就值得大家思量關注。 

在此也籲請游院長,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既然認為公然挑戰公權力的殺警案天理不容,那就請您在立法院長的權力之下,盤點現行力有未逮的相關法令,讓警察用槍無須顧忌再三,讓歹徒惡行得以用極刑來嚴懲。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