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台灣陸續爆發餿水油、過期毒雞蛋等事件,由於食安問題層出不窮,在當時引起全台關注,讓大眾人心惶惶,重挫台灣民眾對食品業的信心。但藉由這一連串的事件,台灣民眾對於食品安全等議題的關注度也總算有所提升。

        不僅僅是台灣出現過嚴重的食品衛生安全事件,近日,在全球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俗稱武漢肺炎)也疑似是因為中國民眾「吃野味」的習慣而造成。根據各大新聞媒體報導,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恐是來自中國大陸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所販售的野生動物,病毒來源可能是蝙蝠或蛇,再透過宿主傳給人類。另外,在海鮮市場裡有許多事實上都是屬於非法經營的野生動物攤位,直到事件爆發後,中國專家也才開始重視起這類的食品衛生安全,並警告民眾不要再生吃野味。

        由上述的種種例子,都可以得知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在全世界都很重要,深深影響著所有人的生活。而台灣在1999-2013年這段期間裡,所有的食安事件當中僅有4成能找出原因,這其中近9成即是屬於細菌性汙染,這代表食品生產過程必定出現漏洞,導致食物遭到汙染。

        雖然《食安法》在台灣已經過多次修法,內容算是趨近完善,但是食品業者、生產商的自主管理,整個生產過程食物鏈中的食品安全,包括從源頭的食材來源,一直到加工過程會使用的設備、包材等等,這些必須由業者秉持良心、維持最高的品質管理,才有辦法重拾消費者的信心並減少食安危機爆發的可能。

        而ISO國際組織在2018年公布最新的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就可套用於所有食物鏈中,從「農場到餐桌上」,基於食品安全風險的思維,ISO 22000幫助食品業者在面臨經營的風險及機會之下,計畫和執行對應風險及機會的措施,改善食品安全整體績效,且能夠使業者持續提供安全、符合法規要求的食品產品和服務。

        身處在全球化的時代,食品若想在全球拓展,作為在食品安全領域中唯一一個國際性標準ISO 22000的協助下,不僅協調融合了食品鏈的生產實踐,讓整個供應鏈都遵循各個國家食品安全法設置,提出風險控制措施,同時促進了貿易,給國際客戶和供應商對自家的危害控制提供了信心保障,為全球企業追求食品安全的共同依據。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