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中國溫州幫已經正式登台,展開「獵銀行」計畫。被鎖定的中小型銀行大眾銀行和三信商銀,皆表示「不排除任何可能的合作計畫」,但溫州幫大舉揮軍進台,是真的想好好經營台灣銀行業,還是只想賺了一票就跑?背後動機值得推敲。


 
這幾年,溫州幫炒作的戰功彪炳,除了極力炒作中國房市,屢創天價,逼得政府只好出面打房,也積極炒作各種商品,造成物價飆漲,民眾怨聲載道,像是大蒜3個月之內漲幅高達10倍、綠豆3個月之內也漲了80%,因而讓網友無奈的喊出「蒜你狠、豆你玩」的口頭禪。


 
溫州幫的「狠勁」全球皆知,奉行的理論是「有錢大家一起賺、籌資一點不困難,但賺了立刻就要跑、不必眷戀」,在此情況下,未來溫州幫不管是入股台灣的銀行,或甚至成為主要的大股東,是否會在「利」字當頭下,有了一定的獲利後,就轉手賣出股權,根本不以長線的角度來經營銀行?若果真如此,就不是台灣銀行業者和股東所樂見的。
 


溫州幫之所以對台灣銀行業有興趣,最主要是兩岸簽訂ECFA之後,台灣銀行要登陸,如能找到合作夥伴,等於縮短學習曲線,而溫州幫入股後,當然也希望能順勢分享經營利潤;再者,溫州幫對台灣銀行業的消費金融和財富管理業務know-how非常有興趣,亦盼望藉由合作,學到一些關鍵技術,利於日後自身企業的經營。


 
其實,台灣銀行業的發展,不全然要寄望在中國市場。當然,多一個市場就多一份機會,但與其把所有希望都放在對岸,不如先捫心自問:我所經營的銀行到底有何特色和競爭利基,能不能在國際舞台上生存?假設所有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就算順利前進中國,恐怕也無法分到市場一杯羹。


 
另一方面,台灣銀行業的利差只有1%多,幾乎是全球最低水位,銀行家數過多、市場競爭過於激烈、業者投資海外商品沒有做好風險管理……等等,都是主要因素,如何改善利差低的結構性問題,更是迫在眉睫,需要官方和業者一起來努力解決。
 


對一些體質較弱的中小型銀行來說,如果真能引進全球性集團資金的挹注,或帶進新的管理團隊,提振整體營運績效,相信小股東也會拍手叫好;就只怕炒作溫州幫入股題材,只是曇花一現,股價漲高後被打回原形,受傷的又是買在相對高點的小散戶。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