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補教教師猥褻案曝光 監管漏洞致風險再現
2025.04.20 | 17:33
台北市一名高姓補教老師曾涉性騷擾,2023年再被控猥褻14歲少女,法院於今年3月判處9年徒刑。教育局隨即禁止其任教,並將其列為終身不適任教職人員。然而,他竟化名租借教室繼續授課,遭家長揭發。教育局表示將依情節開罰最高25萬元。議員呼籲設立檢舉獎勵制度,加強查核非法補教行為。但這樣的人竟能輕易鑽漏洞授課,恐怕不是這樣就能防堵的。這篇新聞揭露的事件讓人震驚也憤怒。一名早有不良紀錄的補教老師,在被法院重判之後竟還能以化名繼續開課,這不只是個人行為惡劣的問題,更是整個監管體系的失能。教育局口口聲聲說已禁止他任教、加重裁處,聽起來措施很多,但實際上根本擋不住這樣的人繼續接觸學生。所謂的最高25萬罰鍰,對這種行為根本無嚇阻力,讓人懷疑相關單位是否真正理解事件的嚴重性。這不只是法律或行政制度的破口,而是對孩子安全的漠視,拖到家長自己踢爆才動作,實在讓人無法接受。 雖然此事件引發社會譁然,但從事實來看,教育局在掌握情資後確實有進行處置,包括2023年即撤銷其補習班立案,並限制其任教,判決出爐後也裁定終身不得從事補教工作,並登錄不適任人員系統。然而,令人詬病的是,早在2011年該師即有性騷擾紀錄,當時雖家長撤告,但未見教育單位建立預警或追蹤機制,導致他多年後仍能任教並再犯,暴露出制度長期的監管盲區。即便現行法規對補教灰色地帶難以全面規範,教育局卻直到家長檢舉後才反應,顯示查核與預防機制不足。光靠登錄系統與罰鍰並不能杜絕此類高風險人員再度接觸學生。 當局應加強跨部門協作,徹底查堵非法補教行為。保障學生安全,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