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AI繪圖不是「致敬」,是對藝術的剽竊
2025.04.18 | 23:49
OpenAI推出的ChatGPT 4o模型,讓使用者只需打幾行指令,就能快速生成「吉卜力風格」的圖像,還能做成LINE貼圖。這波「吉卜力化」風潮在社群上引發熱烈討論,但也伴隨爭議。吉卜力工作室創辦人宮崎駿早在2016年便曾批評AI動畫是「對生命的侮辱」,如今他的風格卻被大量模仿,甚至變成迷因素材,實在不敢苟同。 不少人以「致敬」、「好玩」為名,用AI生成吉卜力風格的圖片,卻忽略了這背後是藝術家長年積累的美學與手繪精神。像是《風起》中僅4秒的群眾動畫,就需動畫師山森英司花上15個月製作。當AI在兩分鐘內產出一張類似畫面,並被讚為「更有效率」,我們是否也默默接受了「便宜取代原創」的價值觀? 更值得警惕的是,這些「模仿風格」的圖像其實模糊了著作權界線。OpenAI雖宣稱對當代在世藝術家的風格有限制,卻對「吉卜力風格」這類經典樣貌開了綠燈。技術上避開了法律,情感上卻踩進了創作者的禁地。當連AI的創辦人都自嘲「我們的GPU快融化了」,可見這股風潮多麼瘋狂,但是否還有人在意背後那群真正用生命創作的動畫人? 我呼籲各大平台與使用者,在享受AI便利的同時,也該設下倫理底線,不該讓創作淪為快餐,更不能拿藝術的靈魂當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