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總統府曾經由不同的政黨主政,但台灣的國會一向都由中國國民黨當家,2016年的立法委員改選,做為一個有尊嚴的台灣選民,是否也應該經由此次選舉讓台灣的國會政黨輪替,翻新台灣的國會,讓台灣的政黨政治朝向一個嶄新的世代,進入一個在台灣誕生、在台灣發育成長的各個政黨相互論政的時代,而把那些「心懷祖國」、主張一中同表或同屬一中的政黨--中國國民黨、親民黨、新黨等,在2016的選舉讓它極小化、掃進歷史的陰溝。

 

當人民期盼甚至已認為代表民主進步黨的蔡英文將成為總統府的新主人,有些媒體或評論家不斷散播「不能讓中國國民黨倒,要讓國民黨來制衡民進黨」、或「三黨不過半」(指的是民進、國民、親民)這種「舊思維」的論調。

 

我同意民主政治需要有制衡,但為甚麼認為只有中國國民黨才能制衡民進黨?要制衡民進黨,選民就應該把以台灣為主體的新興勢力或政黨送進立法院,這些在台灣誕生、有別於民進黨的其它組織或政黨可稱為「第二勢力」,諸如台灣團結聯盟(台聯)、時代力量、綠黨、台灣社、公投盟等。

 

創立120年的中國國民黨,究其本質,它是以中國為「依歸」,馬英九主張「終極統一」就是最好的註解;而脫離中國國民黨成立的親民黨與新黨,雖然是在台灣誕生,但還是奉中國為正朔。從這三個政黨的成員於九月三日在北京天安門參加中國舉辦的閱兵,回台後還振振有詞就可以證明。

 

於1987年「解嚴」出生的世代,即將30歲,「解嚴世代」的孩子比「戰後嬰兒潮」世代浸淫更多的台灣「奶水」,他們歷經李登輝主政12年與陳水扁主政8年,這20年的「台灣化」與國際觀造就今日的「台灣主體意識」,就像我的孩子與他們同世代在國際自稱為台灣人比「戰後嬰兒潮」世代更普遍也更習以為常。

 

去年318學運凝聚了「解嚴世代」對台灣的認同、強化「解嚴世代」的台灣主體意識;相對更凸顯「戰後嬰兒潮」世代,如現今的執政者及其團隊、工商界、媒體人等等的「舊思維」,只寄望或依賴「舊勢力」,忽視以台灣為主體的新興力量,因此才出現「國民黨不能倒或國民黨制衡民進黨」、「三黨不過半」的論調,還竟日談論國民黨與親民黨,而這兩個黨總統候選人的支持率加起來還落後民進黨。這真是台灣媒體的怪象。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