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美國的華文報紙「中報」四年,擔任紐約版主編。由於工作關係,交友複雜,各黨各派都有。回想當年往事,有些經歷仍覺有趣。

 

我認識的人,有中國駐紐約領事館與聯合國的官員、台灣駐華府與紐約的官員、台獨聯盟、台灣革命黨、台灣同鄉會等等。有些身分比較敏感或特殊的,會要求特別的聯絡或見面方式,以防竊聽或跟蹤,有如間諜電影情節。他們防誰呢國共互防台灣人社團防國民黨而且他們都防FBI

 

美國公共電話是可以受話的。我就常被要求用住處附近的洗衣店或超市的公共電話播出或接聽電話。

 

有人與我約定,凡是我們談到日期與時間,實際日期與時間要減二;例如,電話裡約星期五下午三點見面,實際上是星期三下午一點。如此,可以混淆竊聽者。

 

還有,見面地點一定不能講店名或地址;只能用彼此都明白的方式表達,例如「Cheese Cake很好吃的那家餐廳」或「我們上次為John慶生的餐廳」。

 

為防跟蹤,有些人習慣把車子停在離目的地兩條街的地方,然後走彎路或小巷。有時候,故意在轉角處暫停一下,看看後面有沒有人跟來。

 

許多人用化名行走江湖,在外活動打的是另一個名號;讓人不知其真實身分。有幾位朋友,我始終不知道他們的真實姓名與職業。我不問,他們也沒講。他們聚會時,有時會邀我參加,全場只有我的身分是公開的,因為我要表明我的媒體身分。

 

當年紐約陳年往事,猶如間諜遊戲偶而憶起,不禁莞爾。

 

(附圖為1983年赴紐約「中報」工作前於奧斯汀德州大學留影)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