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新店-松山捷運線的松江南京站與南京復興站的地下月台,讓我有一點「刺激」感,特別是松江南京站,讓乘客可以經驗來回同一條路線未必在同一個月台上下車。
 
類似這種同一個站名但上下行列車停靠在不同月台,甚至不同出入口搭車,在紐約地鐵是常有的情形,與紐約大都會的地鐵系統相比,台北顯然單純太多了。以我在紐約使用地鐵的經驗與觀察,乘客在月台等車問或被問、抑或列車靠站車門打開要上車的乘客問車廂內的乘客「某某路線是否開到哪裡」、「Downtown(或Uptown)是否在這個月台等車」等等是很常有的事,在紐約地鐵讓人感受到它是一個五花八門、充滿躍動,十分有趣的城市。
 
每次在台北搭捷運、或看到捷運站內乘客搭手扶梯那麼守規矩靠邊站,雖然乘客很守紀律,但我總覺得缺少一些人味,只見眾人往同一個方向移動卻少聽到都市慣有的聲音;台北捷運的乘客顯然過度被保護,幾乎每個月台都有服務人員不論是用指揮棒引導人潮方向,還是用哨子提醒乘客,有一次我站在捷運地圖前神遊,有一位工作人員過來很熱心問我「需不需要幫忙」。我心中雖然感謝他,但我常在思考一個問題:一個國家的人民活在處處是「超商」,而且幾乎包辦甚至主宰人民大小事;捷運站內不止處處是工作人員,月台邊柵欄林立,深怕乘客跌入月台等等措施,這對人民是好還是不好。一條新的捷運路線通車,出現不同的轉運站或轉乘方式,電視媒體就再一次把它簡化或宣染成「不便」。當人民活在一個過度被保護,政府樂得當褓母的社會,人民不想為自己的生活動腦,動不動就抱怨政府或要申請國賠,難怪這些年我常聽到周遭的人民常抱怨在國外生活很不方便(最常聽的例子是找不到超商、深夜沒地方吃消夜,其實這些抱怨不一定正確,因為我在紐約的夜生活比台北有趣多了)。
 
我住在女兒女婿Downtown家,最常出入Fulton Street站,該站有8條地鐵線,包括一條爵士樂經典曲目A Train(A線),它的出入口遍佈在不同的街道,有的出入口8條線都可進出,一進入地下,就跟著各種指標前進,有開往Downtown、開往Uptown,同一個路線編號有每站都停靠的Local、有跳站停靠的Express等等不同的情況,有的是同一個月台,有的在不同月台,下車後還得上下樓梯。有時要到比較不熟悉的地點,女兒女婿出門前或邊走邊用iPhone Google。紐約地鐵的月台除了乘客與藝人演出,可不像台北捷運站,有工作人員來關心你。
 
都會的運輸系統早已全球化,都用阿拉伯數字、英文字母與顏色來顯示,非常容易認識。其實只要自己用眼看,實際走一趟,下一次就知道如何搭乘或轉乘,何況台北的捷運系統區區只有幾條實在很簡易。我個人的經驗,當我在紐約與女兒同行搭地鐵,只要有她帶路,雖然她也會解釋提醒,可是我常記不清楚在哪個月台或哪站出入,但只要我獨自搭乘摸索一次,或學紐約人在月台問路,我進出地鐵就了然於胸,甚至晚上一個人外出到Bar喝酒,照常搭地鐵轉乘不同的路線安然回家。
 
我們的老前輩告訴過我們:路是問出來的。路不就長在嘴上的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