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暴風雨,許多海星被浪打到岸邊沙灘上。太陽一出來,海星不久就會被曬死。

 

天剛微亮,一個小男孩來到海邊,撿起海星,用力扔回大海。

 

陪著小男孩的中年男子說:「你這樣做有甚麼意義?這沙灘上有幾千隻海星,你能救多少?我看,1%都很困難。」

 

小男孩沒回答。

 

「你爲什麽堅持這樣做?你只能救1%,有甚麼意義呢?」

 

「對別人來說,這隻海星只是小小的1%。但是對它而言,我這樣一丟,攸關它的生死;100%的生存或100%的死亡。」男孩一邊回答,一邊拾起一隻海星扔回大海。

 

「對這一隻也是100%;這一隻也是100%;還有這一隻,這一隻,這一隻……。這些被扔回海裡的海星獲得重生,他們的命運因我而不同(make a difference)。我可以改變他們的命運,這是多麼神奇的事啊!」

 

一個小孩子救不了幾千隻海星,但經過努力,他或許可以救30隻、40隻,甚至更多。對於命在旦夕的海星來講,被救的機率雖然很小(1%);但是如果獲救,存活的機率是100%。這是多大的功德、善舉啊!因此,小男孩堅持「能多救一隻,就多救一隻」,直到艷陽高照,尚未回歸大海的海星已無生機。

 

我聽過許多個大同小異的版本,一直很喜歡這個海星的故事,因為它激勵人們要找到工作的使命與自己的價值,然後要充滿使命(mission)與熱情(passion)地努力不懈,讓工作因我而不同,且要拚到最後一刻。

 

(附圖為化石時期奧陶紀至現在的海星綱,摘自《自然界的藝術形態》(1904),圖版40: Asteridea)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