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處在最豪華也最具浪漫的地段寫這篇我的紐約假期隨筆。我在紐約華爾街附近的某棟大樓頂,周圍大樓林立,但我這個頂樓仍可看到新蓋好的「世界貿易中心」,另一邊是「自由女神」像與河流。

中秋過後(紐約不過中秋節的)的早上8點多,無邊無際的藍空,乾爽的晨風,好舒適的早秋紐約。女婿女兒住在紐約華爾街旁一棟三十幾層高的建物裡,管委會每天早上在頂樓提供免費的早餐給住戶使用,並有一位男性管理員服務,通常我都坐在室外露天的位置,有長方型的高腳桌椅,有四方型的餐桌,有沙發、有抱枕,有綠色盆栽。還有讓我總得抬頭仰望它的、剛蓋好的「紐約世貿中心」,或是近在眼前在Hudson(哈得遜)河上的自由女神像。

自從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看到新聞的時候,很多人是邊用早餐邊看iPhone,常聽到line的聲音,吃早餐看報紙似乎已成為上個世紀「殘留」的習慣,或是「老一輩」的行為。我雖然還會買紐約時報或華爾街日報,但早上睜開眼睛除了打開電視「聽」新聞外,不是check mail就是上紐約時報網頁。看報紙是午餐或下午喝酒的「伴」。也因為網路取代了報紙,縱使有住戶上來用早餐,也都匆匆忙忙拿了麵包、咖啡就離去趕上班。

網路打破時空的界線與藩籬,因此很多事與人少了某些「新鮮感」。以前出國買當地的書報,看的津津有味,如今有digital版,台北與紐約零時差。雖是如此,由於經過印刷媒體的「刻印」,此刻身在紐約,還是買紙本的報紙、The New Yorker、Vogue(9月號有新裝發表,厚達8百多頁,9月第一個禮拜是紐約時裝周,各媒體競相報導。當記者還是在國際大都會過癮)報紙雜誌還是用手摸起來有真實感,就像男女交往,牽手都比在網絡或手機「扯」個老半天更實在,因為body heat才是真的。

長榮航空把我「送到」紐約。9月這期的機上刊物en Voyage 恰巧有篇圖文報導在紐約48小時,寫的非常道地,也就是當地紐約客會常出現的地方,這十來年我每年至少有趟紐約行與女兒相聚,我們總在up town、mid town、down town這些地方吃喝玩樂,作者Lauren Mack建議的地方很多都不是一般觀光記者會寫到的,如在SoHo的一家法式酒館Balthazar、Coney Is.等等。很值得參考。

紐約的中秋節月亮被薄雲環繞著,倒真讓我真的感受到「秋涼如水」之境。而「世貿中心」大樓頂的尖塔所發出的燈光讓我心動卻有些不真實的感覺。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