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在業界或Sophisticated消費者公認Luxury級的Mandarin Oriental(以下簡稱MO,文華東方)酒店終於在千呼萬喚的期盼下以華麗的身影,在台北市敦化北路開幕迎賓,自此台灣終於有一家道地國際級、Luxury級、豪華級的旅館。
 
MO台北終於在5月18日要啟用,說「終於」或「千呼萬喚」是有些原因的。過去兩三年在旅館圈就不斷盛傳MO要開幕的消息,但只聞樓梯響,不見佳人來;另一個私人原因是,女兒2012年在台北的婚禮,就說MO若開幕,MO是她的首選,因為從1990年代末期不論是與我或如今成為夫婿的他都陸續住過倫敦、華府、麥阿密、曼谷、香港、澳門等地的MO,包括現已不存在的澳門Bela Vista(峰景)酒店與紐約的The Mark酒店;她也曾在紐約的MO上班過,我們一家就如MO廣告所說的He's(She's)a fan(他/她是文華東方的愛好者)。
 
以一把張開扇子為Logo的MO,旗下所有的酒店不論是集團完全擁有(如香港或倫敦、巴黎的MO)或不同比例的持有(如紐約)還是管理經營(如台北與中國境內的MO),只有一種等級,那就是Luxury;不像有些旅館集團如Hilton、Starwood等包含不同品牌,有其自己的分級,從Luxury到經濟型無所不包。
 
Luxury等級的酒店集團有大有小。像Mandarin Oriental、Four Seasons(四季)或Ritz-Carlton(如今是Marriott旗下的Luxury系列)還是Belmond公司(原先的「東方快車」集團,於今年3月10日才變更品牌名稱)或加拿大的Fairmont集團(如倫敦的The Savoy、紐約中央公園的The Plaza、舊金山的Fairmont,這些酒店常出現在電影電視)都佈局全球,屬於大型的Luxury集團。
 
中小型的Luxury集團,如國人耳熟能詳的香港Peninsula(半島)集團則佈局亞洲與美國,或我在蘇格蘭愛丁堡住過的The Balmoral酒店(屬Rocco Forte集團,以歐洲為主)。英國的Maybourne集團(含倫敦的Claridge´s酒店才3家)、或目前由婆羅乃貴族擁有的Dorchester Collection(以歐美為主,如倫敦的The Dorchester、洛杉磯的The Beverly Hills),這些Luxury集團擁有的飯店雖不多,但每家都有響噹噹的知名度與歷史。
 
美國Rosewood集團(如紐約的The Carlyle)原先在亞洲並沒有酒店,但自2011年被香港「新世界集團」買下後這些年積極在中國與東南亞發展,北京Rosewood酒店將於今年開幕。類似這些集團或組織旗下的酒店已超越星級的分類,因為它只經營Luxury級,而能稱得上Luxury等級的每一家酒店本身就有許多故事與傳奇,若該都市有這類酒店,那是我旅遊的目的地的首選,甚至是唯一的。
 
         ※※※
1943年Conrad Hilton(希爾頓)建立全美第一家、從東岸到西岸的Chain Hotel(連鎖酒店)版圖之後;在1957年首架噴氣式民用客機-波音707-問世進入現代的觀光世代之後,特別是亞洲四小龍之後的時代,這半世紀以來-特別是亞洲幾乎成為連鎖酒店的世代。但當Luxury酒店或商品已成為Baby Boomer享受的選擇與目標,連鎖酒店也開發或經營Luxury系列的旅館,不論是自創,如Hyatt的Park Hyatt;或是透過併購或取得股份經營,如Starwood的St. Regis、Hilton集團的Waldorf Astoria、美國Marriott集團的Ritz-Carlton與Bvlgari(分別於1998與2004年成為Marriott的Luxury系列)。
 
目前在台北的Sheraton、Westin、W、Le Mériden、Four Points都同屬於同一個Starwood集團,它還有尚未引進台灣的The Luxury Collection、St. Regis、Aloft、Element這些酒店品牌。連鎖集團要在哪個都市開設適合哪個系列的酒店、或同一個都市能胃納哪些系列的酒店,都有其專業的評估、對每個系列都有它的市場定位與標準,不是簡化到像國內媒體或公關慣用的「星」來分級,不僅不貼切也不切實際。
 
有趣的是,Four Points、Aloft、Element這3個系列可說是Starwood的「第三代」產品。在新北市中和的Four Points是小字號的Sheraton;在台北南京東路上的Westin酒店也有一個小Baby稱之為Element;這些年成為本地年輕人與媒體寵兒的W酒店,近年再創出中型、都市的精品酒店Aloft系列。每次到紐約我一定會去St. Regis吃喝一番,St. Regis有都市商務酒店也有休閒酒店(如在西藏拉薩或巴里島)。我到印度Jaipur旅遊,住在ITC Rajputana酒店,就屬Starwood的The Luxury Collection,後兩個系列若以台灣媒體的習慣,必然又是「超六星級」「超五星級」的形容。
 
Hyatt酒店集團在台灣只有Grand Hyatt這個等級,但該集團還包括Luxury級的Park Hyatt、Hyatt Regency、Hyatt Place、Hyatt House、Hyatt Residence Club、Andaz、Hyatt Zilava and Hyatt Ziva。。
 
有些集團是以Luxury酒店建立知名度,再推出一般商務酒店。如印度名聞世界的Taj Hotels Resorts and Palaces(酒店勝地與宮殿)的Taj集團,從酒店名稱就可以了解它是以「豪華」起家。我到新德里參加一場冗長的傳統印度婚禮,住進Taj Palace酒店、婚禮是在Taj集團旗下較具現代感的Vivanta系列一家名為Ambassador酒店的庭園舉行,晚間在Taj Palace酒店宴會廰舉行喜宴。在紐約,我也常去第5大道鳥瞰中央公園的The Pierre酒店享受它待客如王公的服務,目前也是Taj的家族。至於Gateway系列是屬Taj中價位的酒店。
 
這兩年我喜愛到台北南京東路中山分局旁Okura酒店一樓的Pearl Bar喝酒,Okura是日本Luxury等級的連鎖酒店,它與原有的日系連鎖酒店Nikko(台北中山北路上的老爺酒店)、JAL City整併成日航(JAL)旗下的旅館集團,吸引不同需求的客人。
 
另一種更具有歷史、但不是集團而是一種Luxury級的組織。在歐洲或美洲有些存在已久又具有特色、歷史傳統的獨立酒店,形成某種形式的組織,因此造就了像Relais&Châteaux(1954年成立,目前在台灣擁有2家酒店1家餐廳)、The Leading Hotels of the World(1928年成立)這類享譽國際的組織,其會員酒店或餐廳都可說是Luxury等級,與現代的Luxury酒店集團相比更具有特色與魅力,而不是以「幾顆星」來歸類。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