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燈的少年
 
                                                                       ──《舒伯特》
 
 
          31歲,正是壯開的年齡,舒伯特卻死了。
 
          18281119下午3時去世,官方文件上的記載是:
 
三件外套,三件短夾克,十條長褲,九件短上衣。
  一頂帽子,五雙鞋,兩雙靴子,四件襯衫,九條領巾及
  手帕。      
     十三雙襪子,一張床單,兩床被子。
  一只床墊,一張鵝絨外罩,一條床罩。
  除了一疊老舊的樂譜原稿外…沒有發現任何多餘物品。
 
       舒伯特留給人類豐富的音樂遺產,六百首藝術歌曲,加上室內樂、管弦樂、交響曲、鋼琴奏鳴曲等作品總數高達一千兩百多首。一生不遇,僅摯友扶持欣賞,這樣像一個旅者留下來的音樂遺物,星光一樣灑向人間。
 
       如果貝多芬是太陽,舒伯特便是人人所須的星光的慰藉與抒情。31歲彷彿豐碩的果樹,在摯友史帕文、蕭伯、聲樂家佛格爾欣賞下,一顆一顆紛紛掉落,任你撿拾。一個甚至有些其貌不揚的鄰居音樂窮少年般,被樂神叫來人間,被樂神帶走。
 
        舒伯特號稱歌曲之王,為德國帶來藝術歌曲新貌,但其靈感飛翔卻非憑空而至,有著幼少的神學院樂團訓練:「這份令人厭煩的工作包括保養擦拭樂器、點亮燭台、排椅子、整理樂譜,舒伯特擔任首席提琴手的同時,兼任這職務達數年之久。每天的練習、教堂演奏、小型室內樂演奏,佔滿他課外所有時間……」他更有著詩的喜愛,不僅把哥德詩入樂,更與詩人梅爾哈法相往還,曲與詩之相溶如魚之與水,舒伯特是用音符寫詩的詩人。
 
        這音樂詩人卻只有一次戀曲而已,如霧不明,僅因窮困不定而終。在脫離父親成為小學老師的寄望之縛後,我們的舒伯特終於游向自由生活與創作的大海了,像條另類鳟魚。
 
        人的生命有完成、未完成,未完成指壯少而折,果實未深紅之憾,反是中年以後或才的實踐或富的獲得都給人完成感。如是以觀,就像舒伯特的〈未完成〉交響曲,只寫就兩個樂章,卻意外完成了,這就是「未完成」遺憾裡的奇妙。當貝多芬是個巨人,哥德為文豪,舒伯特卻是夏夜的小精靈,在短瞬的生命裡攜燈讓我們看到夜湖的美、山巒的寧靜、溪水裡的魚夢,夜盡飛失,卻留下來纍纍不絕的歌聲琴懷,使我們做為人生的旅人不致枯頹灰涼,湧興詩發,尋找到現實外值得珍惜的價值。神學院同學史塔勒看舒伯特作曲:
 
        「看他作曲很有意思。他作曲時不僅很少用鋼琴,還說在鋼琴上寫曲子會混淆他的思緒。他總是安靜地坐在那群喋喋不休的同伴旁,手持空白的五線譜紙,凝視桌旁一本詩集(舒伯特近視),咬著筆尖,用指頭輕敲桌面,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譜下一首又一首的絕妙好曲。」
 
    1827年把威廉缪勒的詩作24首《冬之旅》譜曲完成。寂寞、死亡、衰老,攜燈的少年走入燈滅前,再把詩與歌帶入孤境的高峰,翌年仍持續創作到10月,11月19日以傷寒熱病歿。
 
 
 
《舒伯特》(Schubert
佩姬‧伍德福特(Peggy Woodford)著
黃正喬譯
智庫文化出版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