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衛生部今(30)日確認巴西首例猴痘死亡病例,死者是一名41歲男性,住在米納斯吉拉斯州烏柏蘭狄亞市(Uberlândia);這是非洲以外首例猴痘的死亡案例。

巴西衛生部指出,該名死亡患者有免疫力低下和淋巴癌,導致病情迅速惡化,被送到國內第六大城市好景市(Belo Horizonte)的一家公立醫院,而後轉入加護病房,死因是猴痘加重中毒性休克,這是非洲以外首例猴痘的死亡病例。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22日,全世界有5例猴痘死亡病例,皆在非洲大陸,其中3例在奈及利亞,兩例在中非共和國。而根據「用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28日的數據指出,全球有超過21,000例猴痘確診病例,其中978例在巴西發現。

有鑒於各國猴痘病例激增,增加國際傳播風險,世界衛生組織23日宣布猴痘疫情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迄今為止,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Minas Gerais)已有44例猴痘確診病例,另有130例在調查中,2例疑似病例;米納斯吉拉斯州衛生廳發聲明表示,其餘確診病例均為男性,年齡在22至48歲之間,身體並無不適,「我們正對所有患者接觸者進行監測,只有好景市有社區傳播。」

猴痘病毒引起的疾病症狀與普通天花相似,但較不嚴重,主要症狀包括面部、手、腳、眼睛、嘴巴或生殖器長水皰,發燒、淋巴結腫大、頭痛和肌肉疼痛。而猴痘的臨床護理除了管理併發症和預防長期後遺症外,還側重於緩解症狀,患者應接受液體和食物,保持足夠的營養狀況,繼發性細菌感染應根據醫師指示進行治療。

猴痘由猴痘病毒引起,該病毒與天花病毒同屬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據信,此病毒通常會在非洲的某些囓齒類動物中傳播;在可感染人類的兩種猴痘病毒中,西非類型引發的病症比中非(剛果盆地)類型的更輕。

猴痘的診斷方式為檢測病變部位的病毒DNA;猴痘病毒的人畜傳播途徑包括直接接觸受感染動物的體液或病變部位、食用受感染動物的肉、被動物抓傷或咬傷、接觸受污染的物體等,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則較少見,主要是透過呼吸道大飛沫傳播,亦可透過體液傳播。目前沒有專門針對猴痘的治療方法獲得批准,但一些針對天花的抗病毒藥物可能對猴痘具有療效。此外,天花疫苗也可以預防猴痘以及減輕病症,有效率達85%;其餘預防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觸患病的人或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