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產疫苗的安全備受國際關注,國務院 27 日的聯防聯控新聞發布會上被問及「接種疫苗後患上白血病」兩者是否有關聯,中央疾控免疫規畫專家王華慶並未正面回應,僅稱「判斷要有依據」。但中國製造的新冠疫苗卻還被踢爆,已經超過一年沒有公開不良反應監測數據,自疫情爆發以來,僅不詳細的公開過一次相關數據。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王鈞表示,需要比對歷年來白血病發病數據,如果這兩年的發病率升高,再做相關因素的統計分析,但他也認為 :「從白血病發病機理上來看,應該與新冠疫苗沒有太多關係」。

在生命科學和生物醫學文獻搜索引擎 Pubmed 上,新冠疫苗與白血病也沒有相關的病例報告,僅有討論白血病患者能否接種疫苗。

《八點健聞》報導稱,中國目前新冠疫苗覆蓋人數已占全國總人口的 91.22% ,接種劑次已超過 33 億次,若有白血病患者剛好在接種期間發病,發生這種巧合也不無可能。

報導也踢爆,科興、國藥兩間疫苗大廠,在中國的大規模臨床數據和真實世界數據,都沒有相關的披露。

據中國疾控中心唯一一次發布的 COVID-19 疫苗安全性監測數據,文件中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頭暈、乏力、噁心等,案例數較少的有過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腫,「過敏性休克、猴水腫等急性嚴重過敏反應極其罕見,及時救治後通常無嚴重後果」。白血病並未在列表中。

作為疫苗監管體系的一部份,中國的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監測系統 ( AEFI ),已經建立了十多年,但直到 2018 年仍有專家認為,該系統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包括系統靈敏度、透明度、數據公布的及時性、分析效率等方面。

中國唯一一次發布疫苗副作用相關數據,是在 2021 年 5 月 28 日,疾控中心發布了 2020 年 12 月 15 日至 2021 年 4 月 30 日的新冠疫苗安全性監測數據,是唯一一次階段性對疫苗不良反應數據進行不甚詳細的公開。

數據顯示,當時統計接種了 2.65 億劑,不良反應報告率為 11.86/10 萬劑次,其中一般反應佔總數的82.96%;異常反應則佔總數的 17.04%。異常反應中,嚴重異常反應的發生率為 0.07/每 10 萬劑次,不足萬分之一。

文件中僅列舉一般反應和異常反應的症狀,嚴重異常反應,卻僅有基礎數據,連具體解釋都沒有。

此後官方再也沒有關於新冠疫苗不良反應的數據公布,也沒有公開的網站可以查詢這些數據。

據最新的數據顯示,新冠疫苗已經在中國接種了 33.8 億次,但公眾對全國範圍內的不良反應最新情況一無所知。

《八點健聞》提到,美國的疫苗不良反應檢測系統就是動態更新,也是依靠該系統,才讓 FDA 能對大眾提出警告, BNT 跟莫德納兩款疫苗會增加心肌炎、心包炎等症狀的發生風險。

一名中國負責接種疫苗的社區醫生表示,只有在接種者自身有不良反應、且撥打諮詢電話後,工作人員才會評估是否符合指徵、是否需要上報系統。也不是每一個不良反應都會達到上報系統的條件。

報導提到,只有醫療機構、藥物企業和監測機構才有權進行報告,普通人並沒有直接向系統提出報告的權限,必須要先由接種點或醫療機構評估其副作用後,才能由指定機構上報到系統中。

中國科興疫苗。   圖 : 翻攝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