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和郭雨新,一個在島內、一個在海外,藉著師徒兩人完美的配合,大力推動民主巨輪向前滾進。風中殘燭的蔣經國,終將被這巨輪輾壓而過。所以並不是蔣經國推動民主巨輪,真相是蔣經國遭民主巨輪輾壓而過時,竟連掙扎的氣力都嫌不足!在輾過蔣家流亡王朝末代君主蔣經國後,台灣民主終於大步向前!

台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會在海外台灣人中引起注意,要歸功於所發行的《Newsletter(快訊)》,不只消息快而且內容寫的好。如果沒有在美國看過1970年代海外台灣人團體所辦刊物的人,是很難想像這些在美國的台灣人刊物有多差。台灣同鄉會出版有《望春風》,這刊物可能比台灣國中生的班刊還差,文字枯燥、內容也乏味,卻也照常發行。台灣獨立聯盟有月刊(或者是雙月刊)。那裡面的文字敘述也很差勁,有些東西看完也不知道是真還是虛構。講到台灣島內的事情,他們喜歡吹噓一番,寫得好像跟他們有密切關聯,但是真是假誰知道?好像自己在作夢一般。一副神秘兮兮的樣子,人物、地點又都因為「安全保密」不能寫得很明確,所以無從查證。

「台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的《Newsletter(快訊)》,雖然每一期沒幾頁,但讀起來很棒,發行得很快,原因在於寫的人是在台灣寫的。其第一次受到重視是1979年1月22日的橋頭示威。許信良帶著一群人包括陳婉真、陳菊、蘇慶黎到高雄縣橋頭鄉,在街上邊走著,然後布條就拉出來,那是1947年二二八事件以後,台灣第一次街頭示威,雖然規模很小,時間很短,但畢竟有其象徵意義。後來曾心儀寫了一篇文章,經由陳菊抄起來,就把它寄給人在美國的郭雨新,然後由王能祥以手寫的方式刊登在《Newsletter(快訊)》。當時看到陳菊的原稿,令擔任郭雨新助理的蔡式淵覺得有趣,佩服極了!一小張信紙折折折,折成很小塊,字寫得很小,就像螞蟻一樣,就是用那種最尖的筆寫的最小的字,寫得密密麻麻,看到眼睛都花了。那個時代要寫篇文章,傳遞到外國,都可能被抓。所以陳菊在台灣這邊不知道透過什麼人,聽說可能是Seymours、Arrigo、Miles或者Engbarth。這篇令人注意的文章中,有句話是曾心儀和蘇慶黎這兩個女孩子的對話,說:「我們強姦了戒嚴法!」這文章刊登出去後,對在美國的台灣人社區造成很大的震撼。這些人在台灣所做的,以美國環境來看是完全合情合理也合法,是很基本的人權保障的政治活動,但在台灣則是非常危險,要有勇氣去做的事情,這真是令人感動;而且他們很會寫文章,讓大家看到覺得身歷其境。 

此外,還有一些選舉時在台灣印的選舉傳單、黨外的共同政見。另外,很重要的就是《選舉萬歲》一書,是林正杰、張富忠兩人合作寫的,那本書在台灣沒有發行,在印刷行就被沒收了。在美國是第一次正式發行,當時一本賣美金十塊錢,賣了很多本,很多人都看過。那本書讓蔡式淵感覺到台灣產生了一些劇烈的變化。最令人震撼的,就是他們在序裡面,竟然說寫這本書要發一筆小財,在以前寫這種書就要準備殺頭或是抓去關,而這兩個年輕人竟然真的認為這本書可以公開販售,這令人感覺政治氣氛有在改變。那本書裡面道出了戒嚴專制的政治之下,有哪些政治空間是怎樣去創造出來,這些東西很有建設性,不是空口說白話,他們說出自己的經驗。像許信良說的那些話,他要退出國民黨,發表聲明,還說什麼:「此心長為國民黨員!」很多人看了都會覺得很奇怪,但他在說這話後,批評國民黨的空間就更廣闊了。如果說要去跟國民黨對抗,可能那個空間和範圍就較窄了。還有在選舉過程中,在空地安置很大很大的看版,寫大字報,一直不斷地更新消息。看起來就像夜市聚會的地方,大家有空就會去那邊看看,看看有沒有什麼新消息或是有人在那邊演講,算是個有趣的地方,這也是以前所無法想像的。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有一位社會學系的教授Thomas Gold(他對台灣的政治相當感興趣),後來他說《選舉萬歲》這本書是第三世界國家威權政府之下人民如何爭取言論自由,如何進行和平改革最好的手冊。這本書真的很有力量,書中提到,後來發生中壢事件,人民憤而翻車,十幾台車都燒光了,但是燒掉的沒有任何一部是一般人民的車,都是警察車;到最後一位學生被槍彈射殺後,就演變成放火燒警察局,當火從警察局延燒到後面的警察宿舍時,那些所謂的暴民反而去救火,他們不願讓火燒到宿舍,很清楚他們是針對警察局、警察車,燒警察局覺得很開心,要延燒到別的地方,卻趕緊去打火,跟一般所謂的暴民很不一樣。《選舉萬歲》說明了在選舉過程中,如何產生這麼強大的力量,希望國民黨選輸;面對選舉的舞弊,群眾如何去對抗。當時的國民黨政權,有著很大的壓力,正處在一個轉捩點,要嘛就鎮壓,不鎮壓就只有開放。所以蔡式淵回憶說:「《選舉萬歲》這本書,當時我在讀的時候最大的感受,就是第一次覺得台灣的政治可以透過和平的手段來轉變,在以前我不曾覺得在國民黨威權統治之下會有任何和平轉變的可能。因為之前聽到的就是誰被抓走,什麼案件都有,每年都有。到了《選舉萬歲》這本書,才讓我看到實際上可以有和平的方式來改變,國民黨不敢派軍隊來鎮壓,不知道是不敢還是不願意,這種事情要付出的代價也很大。在這裡面你可能被判刑,但國民黨不敢半公開的使用失蹤、暗殺的手段,發生這類事,只是很少的情況,大部分來講這個政府是不能為所欲為,這裡面有一種比較強的思考,你可以有相當大的空間來進行和平改革。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才覺得台灣能有和平轉變的可能,這些東西讓『台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變的比較有影響力,也讓比較溫和的台灣民主運動看起來比較有吸引力。」

在之前台獨聯盟在挫折中有愈來愈激進的傾向,「台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讓人感到另一種味道,讓你看到真正台灣的運動,主要還是在台灣本土裡面的力量,而不是靠那些離開台灣多年的海外台灣人;如果夢想靠他們,或者是靠他們利用國際的力量,能將國民黨政權給推翻,那是天方夜譚,是不符實際的。在看起來好像沒別條路的時候,突然間跑出《選舉萬歲》這一類新的觀點。由於「台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的《Newsletter(快訊)》、書、選舉傳單等一些東西,很快傳播給海外台灣人,所以看起來「台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這邊很有活力,因此有些海外台灣人支持的力量轉向「台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

總計這最後八年中,郭雨新領導的「台灣多數人政治促進會」、「台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至少完成了以下五項成果:

(一)每兩週發行《Newsletter(快訊)》一期,另外亦發行島內的書籍(如《選舉萬歲》)、選舉傳單等,使國內政治氣候一動一靜,立刻在海外產生相當程度的迴響和共鳴。

(二)全力關懷蔣家獨裁政權下的政治受害者,特別是為了美麗島事件周旋美國國會、國務院長達半年之久。同時亦代表國內被壓迫無法發聲人民仗義發聲,積極奔走美國國務院、在台協會以及國會。

(三)打通美國參眾兩院的關係,促成「台灣關係法」的立法,為台灣確立堅定的安全保障。

(四)郭雨新參選台灣總統,海外數十個團體在《Washington Post》買半頁版面,公開表示擁護。郭雨新參選總統的意義,不只象徵台灣人也可以選總統,而且也突顯蔣家獨裁政權下總統選舉制度的荒謬。

(五)與世界人權組織以及倡導自由民主尊嚴各組織建立良好的友誼,尤其與流亡國外其他國家領導人共同組織「民主國際大同盟」。

我們再回到《蘋果新聞網》的報導:

蔣經國為何對陳菊如此關注?事發背景是,警備總部在一九七八年六月中旬搜索陳菊的住處,一週後在彰化天主教堂將她逮捕。這是自「自由中國」事件後,台灣新一波民主運動中的第一個逮捕事件。根據當時的紀錄,警總是因接獲密告,陳菊在自宅中排印《選舉萬歲》,同時收藏有雷震的反政府文件。陳菊被逮捕後數日,美國大使館向台灣政府查詢案情,七月六日陳菊被釋放。對照日記的記載,很明顯如果不是美國的介入,陳菊不可能被釋放。而美國的介入包括大使出面過問、在大使館約見陳菊等,則讓蔣經國深感痛惡,日記中甚至以「蠻橫」、「惡毒」、「愚蠢」、「卑鄙」、「下流」等不堪的字眼形容美國的做法。

顯然陳菊和郭雨新,一個在島內、一個在海外,藉著師徒兩人完美的配合,大力推動民主巨輪向前滾進。風中殘燭的蔣經國,終將被這巨輪輾壓而過。所以並不是蔣經國推動民主巨輪,真相是蔣經國遭民主巨輪輾壓而過時,竟連掙扎的氣力都嫌不足!在輾過蔣家流亡王朝末代君主蔣經國後,台灣民主終於大步向前!

王能祥於1973-1977年擔任台獨聯盟外交部長, 1977-1985年擔任郭雨新先生首席 助理並先後兼任台灣多數人政治促進會、台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秘書長。1979年美麗島 事件發生後,王能祥積極展開國會遊說工作。圖為王能祥(中)在國會對記者說明台灣人權問題的嚴重性。   張文隆/提供

美麗島事件發生後王能祥陪同艾琳達的母親去國會控訴。左起記者、艾琳達的 母親、王能祥、國會助理   張文隆/提供

1981年從事美國國會遊說時郭雨新與眾議院亞太小組召集人索拉茲合影   張文隆/提供

1979年王能祥(右)和Manglapus(左)共同成立民主國際。1990年 Manglapus 擔任菲律賓外長時,應王能祥之邀在華府和台灣人討論台灣 加入聯合國事宜。此照片攝於1980年   張文隆/提供

高浩遠計劃返台行刺蔣經國前,和郭雨新、王能祥前來太平洋戰爭美軍陸戰隊硫磺島登陸紀念碑(Iwo Jima Memorial)前合影留念。左為高浩遠、右為王能祥。   張文隆/提供

高浩遠計劃返台行刺蔣經國前,和郭雨新、王能祥前來太平洋戰爭美軍陸戰隊硫磺島登陸紀念碑(Iwo Jima Memorial)前合影留念。左為郭雨新、右為王能祥   張文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