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疊螢幕近年來在3C產品上的應用備受矚目,特別是在手機上,在保有易攜帶性的前提下,成功打破了小螢幕的限制,不僅吸引越來越多廠商投入研發,也聯合筆電、電視、智慧手錶等裝置,掀起一股「萬物皆可摺」風潮。

去年LG在美國CES電子消費者上首度發表螢幕可捲曲收納的電視Signature OLED TV R,當使用完畢時,直立的螢幕可像保鮮膜一樣收納進底下的長方形底座裡,這項技術當時引發熱議。今年初LG宣布,這款電視預計在今年第二或第三季上市,定價為6萬元美金(約新台幣180萬元)。

另外,去年中國媒體也報導,中國品牌OPPO正在規畫推出一款全新的摺疊螢幕智慧手錶,採用方形錶面,以Z字方式收納整體螢幕,完全展開後可獲得比原本長三倍的廣闊視野。

而今年CES展,聯想(Lenovo)正式發表名為「ThinkPad X1 Fold」的全球首款可摺疊螢幕筆電,有4種使用模式,可以當作雙螢幕筆電、平板甚至搭配鍵盤變身簡易版桌電,且重量不到1公斤,預計今年中旬在北美上市。

可摺疊螢幕的應用之廣,令人驚艷,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呂佩如更預測,未來車用儀表板也有可能加入折疊螢幕的設計,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駕車體驗。

不過,呂佩如也指出,可折疊螢幕目前仍處於發展初期,還有許多問題要克服。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耐用度」。

以手機為例,儘管各家廠商都強調產品經過嚴格測試,絕對禁得起數萬次的折疊,但根據國內外媒體與部落客實測,在經過長期擠壓後,螢幕中央的彎曲部分還是會無可避免地出現摺痕,就像把報紙或資料夾對折後的樣子。對於花大錢買摺疊螢幕手機的高端市場消費者而言,這是很難容忍的問題。

另外,柔性螢幕的材質屬於塑膠,堅硬度不如現行的玻璃螢幕手機,舉凡包包裡的鑰匙、鋼筆甚至指甲,都會對螢幕造成損傷。

摺疊螢幕另一個大問題就是價格,目前用來製作手機摺疊螢幕的材料是PI薄膜,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類絕緣材料,被譽為「21世紀最有希望的工程塑膠之一」。但根據市場數據顯示,目前全球高性能PI薄膜的研發和製造技術為美日韓等國壟斷,且要能夠達到大規模量產商用化仍然是個大問題。

由於材料數量有限,價格自然比較高,加上製程上比一般手機繁複,還需要不斷測試,使得摺疊螢幕手機價格居高不下,甚至要花掉一個上班族大約2個月的薪水,使不少消費者只能望洋興嘆。

雖然耐用度、產量和價格都有改進空間,但「可摺疊」設計確實為未來手機發展帶來美好願景───人們可以不用再為了方便攜帶,而屈就小小的螢幕與螞蟻般的字體,可以減少視力惡化、不再增加更多眼鏡族。另一方面,大螢幕也能帶來更豐富多元的使用體驗,甚至讓遠距離工作更加方便。只要克服耐用度、產量與價格的問題,摺疊螢幕的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今年CES展,聯想正式發表全球首款可摺疊螢幕筆電,有4種使用模式,其中之一是當作雙螢幕筆電使用。   圖:截取自聯想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