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在感情的世界裡,人們時常對自己該如何表現得像是對方想要與喜愛的樣子而困擾著。我們藉由對方瞳孔上的自己,來探索自己的個性、樣貌與存在的意義。然而,總是會聽到身邊的朋友覺得在感情中總一味的投入、順應,甚至只是在「配合」。本文將藉由一個虛構的個案,討論一名總在戀愛中「配合」,彷彿陷入迴圈的個案。

《吳先生的戀愛》

吳先生不喜歡談論自己的事情,但既然認真地說起自己的感情事,他會說自己總是處在需要「配合」別人的戀情。他會想著對方希望自己表現成什麼樣子、希望自己多麼體貼,他會想著「對方想要的樣子」,然後去表現給對方看。但每隔一段時間,當交往的對象對自己有些不滿時,他總不能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對方一直在要求自己。

他其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就照著做了,就努力去滿足對方了。他知道自己在關係中一直在做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好像在討好對方,而且對方像從不滿足般一直要求更多。他覺得自己在戀愛中做了好多過去排斥,現在卻習以為常的事情。總是落入這個循環的吳先生,對戀愛感到疲憊,不禁開始思考為什麼自己的戀情總是如此。

《總是在「配合」的戀愛》

如果吳先生的戀愛模式能引起您的共鳴,或許跟著下述的步驟思考,能協助您釐清一些思路:

1.做個喜歡的自己:與人相處時,能讓自己感到自在相當重要。找一面鏡子,或者跟朋友聊聊自己的狀況,如果改變讓你覺得對自己陌生,或許該仔細思考這樣的改變是否適合自己。

2.探索自己的喜好:如果在相處的過程中,常因為沒有拒絕的原因而接受,久而久之,很容易讓相處變成規則交織的束縛。或許你可以思考自己接受或拒絕的原因,讓你更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3.確認自己是否確實掌握對方的期待:人際互動中,很難確實掌握彼此的心意,一不小心,就會變成自己片面的解讀而造成誤解。尷尬的是,錯誤的理解的後果,往往是要過一段時間之後才逐漸浮現兩人的互動中。確實釐清對方的期待,才能將努力花費在最妥當的地方。

4.尋求專業諮詢:有時候,我們並不能區辨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能堅持什麼,又或者在極端的例子下,自己值得什麼。在紛亂的人際相處中,往往我們會將自己所能得到的,當作是自己所應得的,也因此,為了維繫一段關係,而做了些折衷、習慣,改變了自己的樣貌與看待自己的方式。當你在關係中感到痛苦,但又不知道能如何改變,或許你可以尋求專業的臨床心理師來探索自己所面臨的困難、自己總是在重複相似迴圈的原因,以及可以改變生活的方向。

《總結》

在戀愛的關係中,我們就像探險一樣,從一座孤島航向另一組群島,從一座海港到另一間旅館。旅人常迷失方向,卻必須繼續飄泊。本文藉由虛構故事,舉出人們在戀愛中可能遇到的困境。這些困境可能源自於我們一貫的人際方式、人際經驗,或甚至是家庭關係影響,而讓自己在雷同的泥沼中打轉,最終,變成一個疲憊、無助、不抱期望,又或是不喜歡的自己。

成為「自己」,是一個辛苦、需要時時努力,且容易迷惘的過程,如果讀者身邊朋友有如此的困擾,請鼓勵他尋求專業心理師協助。

作者:陳昱齊  臨床心理師 (現職於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