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睡美人洞的救援行動終於大功告成,足球小將與教練被平安救出,這起超高難度的洞穴救援行動也成全世界關注焦點。事實上,早在30多年前,台灣也曾經展開過一次難度極高的地底救援行動,但與睡美人洞的全部生還告捷收場不同,這起救難行動的結果僅一人生還,釀72死,震驚台灣社會。

事發1984年6月20日,這起重大公安意外,名為「海山礦災」。

海山煤礦

現址為新北市土城區的海山煤礦在當年是台灣第二大礦,礦區面積近1000公頃。早在1915年便有日本人開採,直到二戰後才由台灣人接手繼續採礦。作為台灣最佳礦產,開採規模之大,在1970年時,海山煤礦僱工已達一千五百餘人。海山煤層厚達0.9公尺,岩層堅硬、傾斜角度適當,從未發生過瓦斯突出或出水等問題,甚至曾被台灣省礦務局列為模範煤礦。

然而,模範煤礦這個名聲也只是枉然,現在看來不勝諷刺。

礦工的工作環境極差,危險性又極高;礦工們除了必須進入暗無天日的地底彎腰工作,更得一邊與粉塵、高溫和高分貝噪音對抗,矽肺病等職業病發生率極高,更遑論種種原因都可能引發礦洞坍塌。但為了謀生,縱使無奈,礦工們仍日復一日的扛著工具進入地洞與天搏命,只求一口溫飽。儘管海山煤礦名列為模範煤礦,但當時坐擁台灣三大礦的礦業世家——瑞芳李氏卻忽視百餘條礦工的性命安全,在礦工進坑前僅草率抽查安檢。儘管礦業主管機關曾多次要求改進但仍無結果,主管機關也未盡到後續監督職責。

事發當時

種種草菅人命的輕率決定,最後間接導致了悲劇的發生。1984年6月20日,礦工們一如往常的下工;下午1點50分,時值交班時間,換班礦工紛紛進入地下交班,礦坑裡卻傳來巨響——瓦斯氣爆了。出於疏忽,隨車工扣上台車連結栓梢時,卻並沒有檢查到台車第7和第8節的車鋼鎖插梢沒有完全扣上插好;運行中,顛波使得台車脫鞘,在礦區失控地以高速衝向高壓電電氣開關,霎那間,刺眼的火花併出,同時也照亮了死神的臉龐。達40度高溫的地洞中,空中全滿布煤粉,火花併發的瞬間便無可避免的引發了連環塵爆,也引發落磐。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坍塌的礦坑砸碎了礦工們的希望,也奪去了他們的生命。未遭擊中的礦工們也很快地被地洞中濃度極高的一氧化碳帶走,地底無異煉獄。

事後僅礦工周宗魯一人生幸運生還。事發當時,周宗魯正在距坑口三千一百公尺左右的地底工作;根據周宗魯回憶,當時熱風襲來,他與同伴瞬間失去意識,再醒來時,只餘他一人倖存。幸運地,周宗魯成功找到風管,才得以在受困的93小時維持呼吸。但食物來源也成為維生難題,為了求生,儘管心中悔恨內疚,周宗魯迫不得已只得以食用同事遺體維生。

周宗魯終其一生對此事十分內疚,幸得最後獲得後害者家屬諒解。脫困之後,周宗魯也放棄礦工工作,在神學院就讀之後以牧師身分為大眾服務;2016年6月14日,在家人的守護下,周宗魯因肺病導致器官衰竭離世。

事發後續

然而,1984年禍不單行,海山礦災只是台灣煤業詛咒的序曲,同年接著更發生三峽海山一坑和瑞芳煤山煤礦兩次礦災,三起事件死亡人數高達268人,另外石油能源和進口煤也加入市場競爭,迫使政府不得不修改政策,台灣多處礦坑也陸續關閉。

直到2000年,台灣最後四個煤礦場宣告停工,台灣煤業才正式走入歷史。作為台灣時代性的產業,許多藝術家也用影視或音樂作品來描述這份曾經養活40萬台灣人口的高危險性工作,如歌手鄭智化的歌曲《老么的故事》,以及導演吳念真的電影《多桑》,都淋漓盡致的描數了大時代下,小人物以挖礦維生、看天吃飯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