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台》製作推出一系列以轉型正義為主軸的節目--「開放歷史」;透過歷史學者、政治工作者、文史工作者等,以口述的方式,講述威權、白色恐怖時代的感人故事,紀錄台灣人為民主自由奮鬥的經驗與歷史。《新頭殼》取得央廣授權轉載,讓大家進一步了解過去這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和故事。

在資深詞曲創作人黃敏的回憶中,早年將歌曲送到「廣播電視歌曲輔導專案小組」審查的過程往往是很不愉快的,那時的新聞局長可以把創作人「罵好玩的」,有一回黃敏和寫作華語流行歌曲的莊奴、孫儀等詞曲作家,就當眾被斥責:「你們這些靡靡之音,你們是在哪裡寫的?是不是在那些黃色的地方?你們如果這樣的話,我會讓你們沒有歌可以唱!」

本名黃東焜的黃敏是台南人,年輕時師事許石學習音樂,也和許多熱衷此道的朋友一同組織了個業餘樂團,爾後名聞全台的文夏也自此中崛起,後來文夏有意組織和他一同登台演唱的團體「文夏三姊妹」,就向黃敏提議讓他的小女兒加入,自此文鶯才開始幼年時的演唱生涯,不久後文鶯單飛,錄製「爸爸是行船人」(黃敏詞)、「流浪的馬車」(黃敏詞)等歌曲,黃敏也就此開始詞曲創作的生涯。

黃敏的創作產量甚多,傳世之作亦不在少數,如傳唱至今的「碎心戀」當時是電影主題曲,電影男、女主角分別由郭金發、何玉華擔綱,黃敏從台北帶著劇本搭火車回台南,一路上切合劇情的詞句和旋律就這樣流轉出來:「你是有錢有地位/阮是守寡有囝兒……」,到台南下車時,詞曲就一同完成了。後來電視製作人游娟在台視製作台語連續劇,就將此曲修改了部分歌詞做為主題曲,同樣一度風靡,1990年李茂山再次重唱,這首歌曲仍是備受矚目。

黃敏的華語流行歌曲創作也多所聞名,如「對你懷念特別多」、「教我認識你」(莊奴詞)、「一吋相思一吋淚」(慎芝改詞)等,80年代初期台語歌曲蕭條殆盡,幸有他為光美唱片製作的洪榮宏專輯,發表了「相思雨」(陳桂珠詞/郭信明曲)、「一支小雨傘」(詞黃敏)等,也引領了台語歌曲復興的潮流。其實當時黃敏創作出「歹路不通行」一曲送至「廣播電視歌曲輔導專案小組」審查時竟也遭受審議委員反對,要求他略作修改,這次他堅持不肯退讓,對新聞局負責的官員質疑:「<歹路不通行>袂通過,抑無敢是愛寫<來行歹路>才會通過?」局裡的官員也忙著緩頰:「黃老師別這樣,隨便改一句、改一句就讓你通過。」他答道:「我一句都不改,內面若講有影響著社會歹的所在,你給我指點出來,若無你給我講袂通過,我就不服。」

和黃敏同樣遭遇到「行政院新聞局廣電處歌曲審查小組」刁難的另一位創作者,還有知名編劇小野,1986年9月11日<聯合報>綜藝版報導:電影「淡水最後列車」主題曲日前在廣電處審查,未獲通過,作詞者小野拒絕依審查委員的意見修改一句歌詞,「淡水最後列車」的導演柯一正決定仍在片中採納這首歌曲,只是暫不在螢幕上打歌,小野表示,將向廣電處據理力爭到底。

小野應柯一正之邀,為「淡水最後列車」所作一歌「木棉花的姿勢」,其中關鍵性的一段是「冬天的街頭冷清清,木棉的鉛華已落盡,光禿的枝枒伸向天空,一無所有卻有一身傲骨,它是散盡家財的浪子,從不妥協,從不後悔,它是經過城市的詩人,吟唱著生命的無常……」其中「它是散盡家財的浪子」一句,審查委員認為不妥,應該改過,但小野拒絕作任何形式上的修正。

當時在「行政院新聞局廣電處歌曲審查小組」每期召開、運作的情形下,各種荒謬的審查結果層出不窮,尤其像是「淡水最後列車」這一類電影、電視主題曲,更是時常出現通過與否的矛盾,1985年10月12日,<聯合報>綜藝版也報導:台視即將上檔的連續劇「星星、月亮、太陽」主題曲「黑夜到黎明」,由於曲調哀傷、歌詞不健康,新聞局歌曲審查小組判定祇能隨劇播唱,不得在其他節目中公開播放。

台視對這項判決大感不解,認為這支曲子既然能公開隨劇播唱,為何不能在廣播節目及電視節目中打歌?新聞局主管單位指出,「黑夜到黎明」是為該劇而寫的主題曲,由於送審時間較匆促,歌曲審查小組在判定曲調與內容此時不宜播出後,乃做出「隨劇播放」的決議;主管單位同時表示,「黑夜到黎明」在「星星、月亮、太陽」播畢後,也不能在廣播、電視節目中播放。

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1984年,<玉卿嫂>這部電影的原聲帶,入為了金馬獎最佳電影音樂,但是其中的主打歌<少年往事>,卻無法通過「行政院新聞局廣電處歌曲審查小組」的法眼,因此發行這張專輯的滾石唱片,特別在寄送給各大廣播電台主持人的唱片上貼了一張說明的小貼紙,寫著以下文字:「1、『玉卿嫂』電影原聲帶音樂,榮獲入圍金馬獎最佳電影音樂,動聽感人,靖請播放!2、本唱片A面第一首B面第一首,歌曲原詞『用刀』一辭不妥,無法在電台播放,特予通知敬查。」

本文由中央廣播電台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