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自2015年起,承接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推動有機農業六星加值計畫」,計畫內容為推動花東地區農業加值發展,故團隊深入花東地區,選定奇美、豐南、電光及達魯瑪克四個頗具發展潛力的部落,透過資源盤點與整合,輔導部落農民串聯在地有機農業、文化創意與觀光休閒等重點核心產業進行跨業加值合作,使不同部落的農業及產業發展條件,能夠有效整合資源,達到部落自立發展、產業創新,建立起花東區域永續發展的參考典範。

為推動花東地區產業加值發展,國發會委託慈心基金會自2015年起,開始執行「推動有機農業六星加值計畫」。基金會認為,東部地區擁有純淨的環境,有機農業雖然占花東地區總耕種面積約2%,但應尚有潛力擴大種植。因此,計畫擬定以有機產業發展為主軸,並整合花東特色之觀光休閒及文化創意等重點產業,輔導部落農民從一級有機農業生產開始,到二至三級的鏈結產業多元合作,活用地方農業及特色資源,創造出加乘經濟綜效,讓農產品附加價值一體化留存在農村,進而促進地產地銷、增加農民收入、創造農村就業發展,以及保存自然人文等,達到地區活化與再生。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表示,基金會長期深耕有機農業,一路走來充分體現生態農業理念中所提倡的:人與人之間、人與生態環境間、人與天地萬物間共存共榮的和諧關係。而六星加值計畫的精神,即是透過產官民共同合作,創造有機農業發展新的制高點與寬闊格局。基金會以整體參與、導入資源及共識協作為培力核心理念。同時,採取勞動力密集、高品質複合型態,打造區域性、自主性經濟,從整體的角度協助部落發展合作型組織,復原部落共同體,達到計畫最終願景為產業及文化存續得以自主自立。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指出,截至今年四月止,計畫輔導成效顯著,有機及有機轉型期農耕驗證已達62公頃、綠色保育標章農地逾30.6公頃。慈心基金會今年計畫彙整有機農業產業的多元合作模式經驗,建立一套可茲遵循的推動架構與操作步驟,並編製成作業指引手冊及成果,擴散六星加值計畫成功經驗,提供農民與外界實務操作參考。

國家發展委員會 「推動有機農業六星加值計畫」,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與與四個潛力部落代表合照。   圖: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提供

奇美部落經理蔣金英(左二)講解硬質玉米六級化過程。   圖: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提供

奇美部落六星計畫特色產品:山豬壞壞玉米棒、雙米餅、山羌紅藜、手工野菜水餃等。   圖: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提供

達魯瑪克部落六星計畫特色產品:香椿蛋捲、台灣黎、小米及樹豆等。   圖: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