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思想在當時是一種時尚,代表的是知識份子的良知和正義。年輕人不再以過去所見所信為依歸,而能直視社會階級與階級間的矛盾,以及利益分配的不公。有信念有良知的知識份子,把對世界改革的理想,投射到社會主義及至共產主義所訴求的理想,以為只要為弱勢的、工農階級謀取福利,就能打破社會的不公平。透過純潔的年輕人的強大意志,左翼思想在當時已不只是一種理想,而是一種足以撼動社會根基的革命力量。

不過六○年代這股改革浪潮當時並沒有立即衝擊到亞洲的台灣小島。六○年代的台灣社會,還在戒嚴令的箝制下噤聲不語,曾經受過政治壓迫的人民,沒人敢提出控訴;實施威權統治的國民黨政府還在執行言論、思想控制及行為管制,也鮮少人表達抗議;那時台灣雖發生「雷震事件」、「蘇東啟事件」及「彭明敏事件」等政治迫害案,但因媒體亦被官方把持,一般民眾也不甚了解內情。

盧修一人在比利時,對家鄉台灣的關心,反而有一種超然的視角。他從少年時期就培養出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觀念,長大後來到異國,這個愛國觀念不但沒有淡薄,反而更加確立。「台灣是什麼?」、「台灣正面臨什麼樣的問題?」、「台灣的未來在哪裡?」都是他時時思索、也時時和周遭友人討論的話題。

被魯大同學視為「政治動物」的盧修一,只要有政治性的活動,他都熱中參加。國民黨員的他,雖然曾當過魯汶大學國民黨學生黨部的小組長,但他日常生活裡,還是和以何康美為首的幾位本省籍同學走得比較近。他們一起關心各種與台灣有關的議題,共同創立歐洲第一個「台灣同鄉會」,並且發行「鄉訊」月刊。首任會長由施光出任,盧修一則負責總務,初期會員約有三十人。

鄉訊月刊  發表獨立建國言論

盧修一開始在這份「鄉訊」月刊上發表一些以台灣為主體性獨立建國的言論,他的文筆尖銳活潑,才思敏捷,相當受到注目。但國民黨黨部的人發現他立場的轉變,開始不找他去開黨員的小組會議。

而「台灣同鄉會」的成立,也不被當時中華民國駐比利時大使館的承認,因為這個團體被認為是台獨的外圍組織。不過所有「台灣同鄉會」的幹部都不受影響,繼續運作。還好,在魯大校園裡,「台灣同鄉會」並沒有引起外省籍同學的排斥,大家都來自台灣,還是有濃厚的互相認同。盧修一則橫跨兩邊,也去參加外省籍同學組織的「中國同學會」的活動,且在一九七一年,當選「魯汶中國同學會」的會長。

繼比利時成立「台灣同鄉會」後,歐洲各國如法、德、奧、義及瑞士等國的留學生和台灣人,也紛紛跟進。因此,當「釣魚台」事件發生時,歐洲各國的「台灣同鄉會」也群起發動保釣行動,尤其是魯大的台灣留學生,更成為歐洲各國台灣同鄉會的統領,時時和北美洲的保釣團體互動連繫。

這波保釣運動自一九七○年年底一直發酵到一九七一年初,時值歐美國家冰天雪地的嚴冬,然而海外留學生的愛國情緒卻像火一般炙熱。盧修一身為「中國同學會」會長,身先士卒,頂著大雪,帶同學一起到日本及美國駐比利時大使館遞交抗議書,並在一九七一年發刊的「釣魚台激流」月報上,寫下一首代表他的心境的詩:

海外保釣  熱血青年瞬間冷卻

驚蟄響於驚蟄之後

風車驕傲的立在原野

撥動起死水,流向田間

大地,在陽光下

無奈張開了冬眠的睡眼

農夫的鋤,劈,落在冷漠的硬土裡

是播種的日子了

等待了如此漫長的冬

 

他還慷慨激昂地寫著:

全力保衛對釣魚台列嶼的主權,堅決反對日本野心,反對美國重演雅爾達密約的陰謀,督促政府堅決維護國家利益。

同胞們!拿出你的愛國心,拿出你的責任感,為維護釣魚台領土主權而努力。

前進!前進!前進!

一九六九年一月,盧修一曾前往美國紐約,參觀曾簽署「美國獨立宣言」的獨立廳。   圖:白鷺鷥文教基金會/提供

盧修一人在比利時,對家鄉台灣的關心,反而有一種超然的視角。他從少年時期就培養出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觀念,長大後來到異國,這個愛國觀念不但沒有淡薄,反而更加確立。   圖:白鷺鷥文教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