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海島子民,你不能不知道台灣漁業有多威!洋漁船隻數位居全球之冠、鮪魚捕撈量世界第一,造就出全球水產貿易龍頭、世界前三大漁網製造商等國際大咖,這些霸主們背後的人脈與金脈與崛起過程值得探究。最新一期《財訊》以「揭密台灣漁業霸主」為題,報導台灣不為人知的日不落國產業。

根據《財訊》報導,西太平洋上,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外海,為世界鮪魚產量最豐的漁場,這裡也是台灣遠洋漁業最重要的基地,時時都有漁船等待作業。由這座漁場孕育的一尾尾性格迅猛、被作家海明威譽為「魚中之王」的鮪魚,也是一條條的魚金,五十年來為台灣漁民創造了數百億的財富,幫台灣贏得了各種世界冠軍:船隻數全球最多、特定魚種撈捕量世界之最,還有網具生產巨擘金洲海洋、水產貿易龍頭豐群水產,以及水產超低溫物流順億與獲歐盟認證的東和食品罐頭。厚實的產業競爭力,連歐美日中等大國都得向台灣低頭。

時至今日,遠洋漁業占總體魚業產值44%,「魚類及其製品」仍為台灣最重要的外銷農產品,2017年出口金額為一五.九九億美元,前五大水產品中,就有四類由遠洋漁業所貢獻,又以鮪魚最高,每年為台灣貢獻七.○六億美元出口值,鰹魚、魷魚和秋刀魚也都是出口大宗,主要輸出日本、泰國、中國。

習慣面向陸上經濟活動的你我,往往忽略了台灣四面環海的優勢。春夏之際,黑潮帶著鮪魚、鰹魚、旗魚洄游北上,秋冬時節,親潮又推著鯧魚、白帶魚、螃蟹南下,漁產豐富,因此自古以來,台灣近海的捕撈活動就相當活躍。

1950年代向日本取得漁撈及造船機械技術後,台灣的漁船愈開愈遠,從台灣海峽一路殺到中西太平洋,七○年代遠洋延繩釣達到鼎盛,也因為近海無魚,台灣抓的漁獲都與大洋性有關。從那時起,聯合國糧農組織就把台灣列入六大公海漁撈國之一。

八○年代,漁業野心勃勃地在全世界開疆闢土。那是台灣漁業的大航海時代:台灣以其優越的捕撈實力,以豐群水產為貿易代表直接和歐美品牌商議價,走出過去由日商支配的市場;船東們亦從漁獲外銷中賺到了大量美元,積極投資打造新船,從傳統延繩釣船一舉升級至大型美式圍網漁船和超低溫鮪釣船,版圖擴張至大西洋和印度洋。

從陸上視角來看,漁業產業相對神祕,特別是漁撈業務,公司不是家族企業,就是特定公司密集地交叉持股。澎湖漁家出身的隆順集團董事長王順隆解釋,這一行雖然獲利不錯,但太艱苦,風險高,難以向外人道,都要爸爸帶著兒子、大哥帶著小弟才做得下去。

台灣遠洋船隊龍頭豐國水產主力為九艘千噸級美式大型圍網漁船,配有直升機可機動式搜尋魚群,還有兩艘五千噸級圍網運搬船和自己的冷凍廠;為前國大代表蔡定邦與慶富造船總裁陳慶男的父親陳水來、光陽工業創辦人之一柯光述共同出資成立,後來造船與漁撈業務分割,由蔡家經營漁撈,陳家專注造船,而柯光述在豐國的股份則由次子柯幸郎繼承。

也有船東直接設籍於海外經營權宜船。設籍於馬紹爾群島的辜氏漁業就是代表,負責人辜寬敏不僅是台獨大老,也是台灣最大的權宜船商,目前擁有十條大型圍網漁船和兩艘二千五百噸以上的運搬船,也投資超低溫冷凍庫和罐頭加工廠。和春水產則為設籍於萬那杜的鮪延繩釣船公司,負責人羅世傑更是世界最大水產加工集團泰聯主要供應商之一。

單一家族企業代表則有中信造船韓碧祥家族、慶富造船陳慶男家族、裕祐漁業陳金田家族、春億水產林毓志、以及穩發漁業謝龍隱等。

【完整報導詳見財訊5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