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發會最新調查顯示,台灣民眾12歲以上的上網率突破八成,手機已成為民眾日常生活主要的上網工具。隨著民眾對手機黏著度提升,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在手機裝置中下載行動銀行APP,以行動銀行執行重要的企業及個人活動,但這樣行為藏了相當嚴重的風險,網路科技公司表示,行動交易的普及也暗示著網路犯罪的觸角逐漸從桌上型電腦移轉到行動裝置上。

國發會指出,數位機會調查結果中,除國人上網率持續提升外,手機上網比率與一般上網率幾無差異,皆達八成,後續應關注使用手機可能帶來的衝擊。此外,新住民上網率已達九成,顯示新住民融入社會後,數位教育平權已達水準,數位發展除帶來生活便利外,亦應重視其負面影響,如網路沉迷問題。民眾長時間使用手機可能影響自身安全,並注意身體姿勢不良導致醫療需求,及早關注網路沉迷可能帶來的影響,透過跨部會合作共同努力防制,降低數位風險。

針對這樣的調查結果,資安廠商趨勢表示,許多Bankbot惡意程式,會偽裝成正常應用程式到處散布,駭客也可能利用假網頁覆蓋在正常的行動銀行APP,藉此要求用戶輸入帳號密碼,以竊取登入資訊進行盜刷。因此,擁抱金融科技帶來便利之餘,也要善用4大步驟,為行動資安把關:盡速套用安全更新、只從官方應用程式商店下載程式、針對可疑的連結應提高警覺,防範網路釣魚、採用適當的防護軟體。

資安公司指出,行動支付應用程式和裝置的漏洞都是駭客經常鎖定下手的目標,駭客可以在遭感染的行動裝置螢幕上繪製或蓋上一層假的畫面來誘騙使用者點選按鈕或執行其他應用程式,來執行惡意活動。即使面對是已經修補的漏洞,只要用戶尚未執行更新,裝置仍舊是曝露在危險當中,另外駭客經常利用安全檢查較為寬鬆的第三方應用程式商店來散布手機惡意程式,包含過去曾出現的銀行木馬程式,藉著誘騙用戶下載惡意應用程式,歹徒可能竊取使用者的登入憑證,或者再藉由蒐集來的資料進行後續攻擊。

而儘管網路釣魚是最古老的網路詐騙手法之一,其數量仍在不斷成長。消費者經常使用行動裝置瀏覽的購物網站、社群網站、電子信箱及支付平台,都可能是網路犯罪集團覬覦的重要目標,另外隨著行動裝置出現的勒索病毒越來越多,安裝值得信賴且高品質的防毒軟體,可保護消費者免於各種形式的威脅。

延伸閱讀:

爆料爽一時!蘋果重懲29名洩密員工、12人被捕

防個資事件重演 Facebook祭出舉報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