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挖礦熱潮延燒,傳聞市面的礦卡早已大缺貨。《財訊》記者特地跑去電腦零組件大本營的台北市光華商場一窺究竟,沿街詢問,一整條八德路竟沒有一家店有賣礦卡。店員表示,很久以前,礦卡就沒貨了,要買遊戲顯卡還有機會,但要排隊,而且一人限購一張,還要搭配一台主機。

上述場景,可以見證挖礦熱潮愈來愈瘋狂,連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印證這樣的說法,不斷的訂單讓張忠謀見識到挖礦狂潮。最新一期的《財訊》雙週刊報導一名白領礦工的獨家告白,完整呈現現今挖礦熱的現象,同時也預示了新投資機會的來臨。

原本從事金融業的Jaw(化名),當初和朋友合資一百萬元,從比特小幣礦工成為大型礦池經營者,從新莊豪宅到宜蘭員山都有他的礦場,他同時還從事加密貨幣買賣,一天交易額最高達三千五百萬元,身價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三月中旬《財訊》記者走進位於新北市新莊的一處住家電梯大樓內,一開門進屋,就聽見機器低鳴運作的聲音,只見屋內一大片落地窗的陽光撒進屋內,明明是豪宅規格的房子, 屋內卻不是氣派的居家裝潢,只有電腦與桌椅擺設;周邊的鄰居們壓根也沒想到,在這一坪賣價逾六十萬元、約三十五坪大的小豪宅內,是國內開發大型礦場顧問團隊負責人Jaw的辦公室兼挖礦據點。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Jaw有著多重身分,是以太幣礦工,也身兼開發與管理虛擬貨幣礦場顧問團隊的負責人,「當初會挑選新莊住宅作為辦公室與挖礦據點,就是看上新莊地區交通便利;最重要的是,空屋率高,所以租金比較便宜。」他坦率地說出挑選地點的考量。

初期,Jaw與朋友合資一百萬元,採購十二台專門挖比特幣與萊特幣的ASIC礦機,並針對加密貨幣進行價差買賣,即所謂的搬磚套利;Jaw回想當時,曾有單日一筆大單買進量高達三千五百枚比特幣的交易紀錄,以當時比特幣折合新台幣價值計算,該筆交易買單價值三千五百萬元,「透過挖礦與價差交易的複製,前後共花了九個月時間,就把投入成本賺回。」

對於虛擬貨幣的前景,Jaw不諱言,現階段加密貨幣市場還未臻成熟,幣價容易受到各國政府政策產生劇烈波動,但確實有人已經靠著虛擬貨幣致富。

他也提醒,挖礦的利潤多寡取決於幣價的高低與硬體成本,所以唯有考慮對自身現況最有利的投資方式,才能真正在這波虛擬貨幣熱潮中,賺得財富。

(本文獲財訊雜誌授權轉載 完整報導詳見財訊5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