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人道主義與藝術成就表現的《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精準貼切地傳遞出威尼斯影展的精神,一個箭步騎上了準備振翅翱翔的金色獅子,成為第七十四屆威尼斯金獅獎得主,同時榮膺該屆影展最大的贏家。(編按:本片同時也在5日獲得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原文片名拍板《水的形狀》有其含意,「水」是貫穿全片愛情的密碼,看似有形卻無形,因為無形,才得以幻化萬千,雖不能描繪形狀,卻有感圍繞身旁;因為存在,腦中洋溢著愛意而讓身心變得柔軟;因為無所不在,沒有具體形狀,在感知溫度的剎那,溫度便有了名字,這個名字就叫作「愛」。

愛情只是第一層元素

乍看下,《水底情深》是部奇幻愛情童話,主角是個啞女,負責國家實驗室打掃工作,因好奇關在水箱裡的魚人男主角而試著交流,魚人一樣不會人話,但不失萬物皆有靈性的本能,雙方靠著音樂交心,用肢體語言突破障礙,愛的真諦於是展開。

劇情曲折來自背後的陰謀,有陰謀就有反派,最後當然邪不勝正,一如所有童話故事結局,公主、王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如果,單純地認為這就是一部奇詭浪漫愛情電影,那麼將會失掉不少社會觀察的深度,因為「愛情」不過是影片述及的第一層表象元素。

影片觸及的第二層元素是關於人際間所缺乏的「溝通」問題。劇裡無論反派李察上校帶著階級沙文觀念,粗魯地對待魚人、啞女、同僚;存有根深蒂固忽衍妻子、孩子的習性,或者啞女好友莎爾達丈夫用男尊女卑態度對應莎爾達,於宏觀角度,背景直擊美蘇兩國諜對諜冷戰對峙;在細微之處,凸顯了世俗對種族、性別、同性戀等歧視的諸種著墨,加上刻意選定啞女與魚人對話,透過無法言語之人想方設法和外界溝通來增進理解,其用意不言而喻。

影片談及的第三層元素為基本的「平等」對待。有些人會自視甚高地認為自己擁有優越的基因,喜歡將非我族類當作「次一等人」看待,否則,李察不會肆無忌憚地電打魚人,餐廳老闆不至轟走同志畫家與拒絕接待衣著端莊的黑人夫婦。

戲中一幕,啞女和畫家看電視,畫面播放著影響美國歷史的「伯明翰人權運動」(Birmingham campaign),保警放狼犬、噴水柱驅趕示威民眾,看著弱勢者無力對抗殘暴的強權者,身為弱勢的同志畫家只能沮喪地感慨生不逢時。其實,誰是妖魔誰是怪?醜是醜在內心還外在?萬物都該享有被尊重的權益。

或許人人怕孤獨,但孤獨沒有什麼不好,唯有孤獨才能看清自己的欲望。啞女、畫家、莎爾達、魚人、間諜科學家,這群弱勢者的孤獨,無非尋求一分友誼,這分友誼屬於「溝通」、「平等」與「愛」的渴望。只有經歷過孤獨,啞女和魚人才有愛的勇氣,畫家、莎爾達、間諜科學家才有勇氣去幫助啞女、魚人完成愛,因此,影片最後一層元素講的就是「勇氣」。

道盡溝通平等和勇氣

全片拍攝成本不到兩千萬美元,製作團隊卻大膽地復刻了一個一九六○年代情懷,汽車街道、房景擺設、大小道具,演員穿著打扮,從攝影鏡頭剪輯出來的畫面皆具匠心,再點綴著濃醇的復古音樂,猶如乘坐時空列車回到了那個年代。導演吉勒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挑了這個不太遙遠的時間距離,編織出一個現實世界與克蘇魯神話(Cthulhu Mythos)混搭的祕境。

魚頭人身臉似蛙,兩眼鼓突頰有鰓,腹白身灰綠,背有鱗片身黏滑,四肢指間有帶蹼,壽命長,甚至不會死亡。創造克蘇魯神話的美國奇幻作家洛夫克萊夫特(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寫在《印斯茅斯疑雲》(The Shadow over Innsmouth)小說裡的「深潛者」,是個異於一般神話人魚女的人魚男,這尾魚人成就了片*中彈而毫髮無損的創作原型。

融合著愛情與懸疑,娓娓道盡溝通、平等和勇氣,摻入銀幕歷久不衰的怪物話題,音樂舒心畫面絢麗,種種魅力,讓電影傳達出生命新氣息,影片方方面面完全實踐了導演托羅在威尼斯影展的得獎感言:「我相信愛!我相信生命!我相信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