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來自雨城「基隆」的女孩考上了政大地政系,熱愛文字寫作的她,畢業後順利進入媒體業工作,「我從來都不是畫地自限的人,且勇於接受挑戰」,這句話在訪談時她反覆說了好幾次,成為烙印內心深處的核心價值,陪伴她至今,如今國民黨立委盧秀燕將代表國民黨參選年底台中市長選舉,相信她仍會秉持此信念參選到底。

憶起當時進入媒體業,國民黨立委盧秀燕略為感慨地說,那時升大學,必須先填志願、考試、再分發,因此並不是很清楚自己的分數落點,也無法藉由性向測驗得知興趣所在,於是在大學期間她不斷探索自己,畢業前夕,不像其他同學,她從未感到徬徨。

身為國高中校刊社總編輯,文字運用能力、採訪與寫作對她並非難事,不過,在那個年代很少有學非所用的生涯規劃出現。盧秀燕說,當時覺得自己並不適合從事一般地政工作,就把它當作興趣,隨後,她加重語氣地指出,「工作與興趣要能符合更重要」。

在自我對話的過程中,盧秀燕發現自己個性活潑外向,喜歡接觸人群的團體合作,於是畢業後,她同時報考了聯合報、台灣時報、電視台記者,也向旅遊業遞出履歷,未料,每一家都錄取,後來她選擇了電視台。

進入電視台後,她才發現自己是內部的少數族群。盧秀燕說,當時極少數非新聞專科的人能夠進入媒體業,她也發現到自己的不足,後來就透過進修、閱讀書籍等方式自我充實。

此外,盧秀燕強調,她比其他人更努力,「別人不要做的工作,都扛起來做,把它視為是練習」,可能也是因為工作態度認真,後來被拔擢成為首位派駐地方的女性採訪主任。

正當事業高峰之際,盧秀燕毅然決定轉戰政壇,談及此時,盧秀燕毫不避諱地說,那時要去選舉,「大家都說我頭殼壞掉」,軍公教體系出身的父親個性保守,認為選舉有很大風險,加上要放棄年薪百萬的高社經地位,家人非常反對。

「一直以來,我都不會畫地自限,且是非常有勇氣的人!」盧秀燕自信滿滿地說。這個信念彷若魔法棒,讓她逐夢踏實,無不到哪裡都成為箇中翹楚,不僅在1990年榮獲金鐘獎新聞採訪獎,更讓她連任6屆立委至今。

詢及媒體業轉戰政壇後的差異時,盧秀燕指出,相同的地方,都是不穩定性高、工作都掌握於別人、非常忙碌、挑戰性十足;最大的不同則在於,過去是被人拜託的對象,如今卻轉變成要拜託別人,儘管深具挑戰,但她認為生命有限,期盼自己一生當中,能對社會做出有意義的貢獻,「從政後,可進入解決問題的領域」。

盧秀燕坦承,有很多人從政是為了名與利,但她年輕時已經很容易擁有,「這個東西對我不具吸引力,能生活就可以,了不起再回去媒體業」,這點可能與其他政治人物逆向而行。

對於自己從政多年來的表現,盧秀燕展現無比信心並肯定地說,多年來,她相當愛惜自己的羽毛,「不管是不是最棒的政治人物,可是我很認真,屬於勤能補拙型的政治人物」,回過頭看時,當初選擇並沒有錯誤,比當記者更能夠有效率地解決問題。

身為同時要兼顧家庭與工作的職場女強人,盧秀燕很能理解職業婦女蠟燭兩頭燒的處境,因此,她十分關注女性議題的修法,比如廢止女性上廁所要收錢的不平等待遇,訂定哺乳條例以提升哺乳環境,如今她還提出產假條例修法,欲把產假時間從8週延長到12週。

最後,盧秀燕語重心長地提出兩點建議,「千萬不要畫地自限,要有勇氣接受挑戰」,以及「認識自己,要能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更輕鬆自若地指出,現在她每天五點半起床,六點出門,「很辛苦,但既然選擇這條路,就會心甘情願地做,願意承擔辛苦,若自己不喜歡,那天下沒有比這更慘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