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對於民進黨台北市長人選仍霧裡看花;國會觀察基金會董事長姚立明認為,若民進黨最後決定不自提人選、再次禮讓柯文哲,北市議員的席次恐少5、6席,大傷黨的元氣。

本人從棄保效應來看,認為民進黨提名市長的時機已過,較好的策略應是與柯P合作,好好提出個福國利民的台灣大策略作為年底競選主軸,比較實在。

歷史的回顧

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為了拉下當時如日中天的陳水扁市長,泛藍陣營在王建煊與馬英九之間發動了棄保效應。當時選戰由政壇的三大A咖(陳水扁、王建煊、馬英九)擔當演出,由於選舉緊繃不僅藍綠選票動員到了極致,為了拉下陳水扁,泛藍陣營更是在檯面上暗示,在大街小巷瘋傳,充分運用了「棄王保馬」的策略打敗了阿扁市長。這次棄保效應的運用堪稱選戰經典,但在選民的補償心理下,反而激起了本土派人士同情阿扁,促成了2000年的阿扁總統以及台灣第一次的政黨輪替。

2000年的總統大選,選前民調呈現宋楚瑜稍微領先的三分天下之局,泛藍陣營同樣透過強勢宣傳操作棄保效應,企圖要選民「棄宋保連」,但棄保效應不夠徹底,反讓陳水扁得利當選總統,進而讓民進黨打下執政江山。

棄保效應

1998年的棄王保馬能夠成功,關鍵就在於泛藍對於拉下陳水扁有高度共識,而且人選是重要因素。馬英九憑著俊秀的外貌以及散發的年輕活力形象首先就擁有了大批女性的支持者,也在選民心中大大的超過正直樸實的王建煊,加上當時代表台灣人圖騰的李登輝總統的加持,終讓馬英九「輕舟已過萬重山」,完成當年國民黨的王子復仇記。

2000年的「棄宋保馬」會失敗則在於,首先,當年的宋楚瑜聲勢太強,即使在經過興票案的衝擊後,仍然呈現穩定獨走的態勢;其次,當年宋的勤政愛民形象遠遠超過連戰,加上當年國民黨的形象受白曉燕案與921大地震拖累,宋又操作「受迫害」的策略成功,讓泛藍支持者支持宋楚瑜的比例遠遠超過連戰,加上支持者把這場選戰看成「同室操戈」,支持者深深相信宋楚瑜如果獲勝將回返國民黨並能重整當年被黑金霸佔的黨中央,也由於當年沒有人認為陳水扁能夠漁翁得利,所以在選舉結果出來後,才會有泛藍選民包圍黨中央與總統官邸的激情演出。這次選舉說明要人民對棄保有共識,人選要足夠堅強才能發揮效果。

棄柯保?

民進黨在年底的台北市長選舉是否要推自己人,就必須考慮這個棄保效應。民進黨支持者對於換柯的共識夠高嗎? 甚麼樣的人選可以讓選民願意棄柯?如果這兩樣都發生了,國民黨是否會漁翁得利?如果對民進黨最壞的情形發生了(國民黨贏了,柯慘勝或民進黨第三),那別說民進黨與白色力量結仇,2020年,柯文哲就是總統大選的最大變數。

三年前,柯文哲的當選是一股世代交替力量造成的,他的支持者來自民進黨的支持者與所謂中間勢力的白色力量,尤其是這個白色力量完全不甩藍綠政黨,反建置派的立場而來,如今這股力量並未稍有衰退。個人認為當今台北市除了蔣萬安對這些白色力量族群有吸引力外,沒有一個人有辦法讓這些挺柯支持者產生移轉的力量。

因此,民進黨要派誰才能讓支持者棄柯呢?賴清德嗎?其實民進黨中間根本就沒有人能消滅柯P。派強一點的就是讓國民黨當選,派弱一點的就是讓自己難堪。再說推舉的時機已過,越拖越對民進黨不利。

柯像2000年的宋

柯的處境像極了2000年獨立參選總統的宋楚瑜,當時宋楚瑜的支持者有對黨中央不滿者以及傳統國民黨的草根組織者,當年國民黨中央聲勢不佳,讓宋的力量越來越大;因此,只要民進黨繼續執政不佳,國民黨繼續阿斗下去,柯文哲在台灣的聲量就會越來越大,而且不管他是否年底能順利連任,2020年他都具有動見觀瞻的角色。

民進黨中央擔憂支持者反彈,迄今仍未能明白表態要自力參選或和柯P再次異業結盟,但這樣蹉跎恐把機會浪費了,尤其在去年世大運柯P支持度重新攀升後,其實民進黨在台北市提名的時機已過。民進黨中央現在不該是陷在「提不提名」的父子騎驢中,而該是拿出一套對台灣,對民進黨有利的台灣大策略,帶領其支持者航向台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