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的報告指出,自動化工作衝擊為高度風險的比例,在2020年代早期僅有3%,到2020年代晚期,此比例上升至20%,到了2030年代中期,則上升至30%,短短十幾年將影響高達十倍。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今(6)日發布《AI 機器人真的會偷走我們的工作嗎?自動化對工作之潛在影響》研究報告,分析全球29國逾20萬名勞工的工作任務和技術,就不同性別、年齡與教育程度,評估自動化在2030年可能對各個產業勞工的潛在衝擊。

自動化對工作帶來三波衝擊

本報告將自動化對工作帶來的衝擊分為三波,第一波(2020年代初期)是演算法帶來的衝擊,要是透過自動化來分析結構化的數據,以及執行簡單的數位工作。第二波(2020年代晚期)是增強效益帶來的衝擊,這波的重點是重複性工作和資訊交換的自動化,以及空中無人機、倉儲機器人和半自動車輛的進一步發展。第三波(2030年代中期)則是自主化帶來的衝擊,人工智慧將越來越能夠分析多個來源的數據,並可在極少人為干預的情況下做出決策並採取行動。

資誠指出,將會受到自動化影響最高的產業為倉儲運輸業及製造業(高達40~50%),影響最低的產業為教育業(10%)附近。

對於自動化帶來的衝擊,資誠創新整合董事長劉鏡清表示,雖然自動化可能造成某些工作被機器人取代,但自動化的新技術將帶來更大和更富裕的經濟,可望因此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且新的就業機會很可能會超出被機器人取代的工作。從數位革命發展到現在,甚至是到2030年代,研究結果都不認為自動化將導致大規模的技術失業。

性別、年齡與教育程度的差異

根據資誠報告,不同類型的員工,因自動化而可能被取代的比率也有顯著差異,這些差異在三個自動化浪潮中也有所不同(見表4)。教育程度較高(研究所以上學歷)的員工,較不容易被自動化取代;相對地,學歷較低的員工較可能被自動化取代,這也點出了企業必須增加投資在員工的終身學習和再培訓。

台灣企業只剩10年可做準備與轉型

劉鏡清強調,政府、企業、工會和其他組織都必須增加對教育和技能的投資,以幫助勞工能在其職業生涯中適應技術的變革。另外也很重要的是,工作的總需求水平必須保持在高水位,以便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例如,可透過增加公共和私人基礎設施,投資在交通和住宅等領域。

劉鏡清指出,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的影響將會一波一波迎面而來,更多的常規工作和資料分析處理等工作都會受到影響。但企業和人們現在似乎沒有感受到這樣的影響,其實大家只剩10年時間可做準備與轉型。人工智慧的技術每天都變得越來越複雜,企業需要了解其員工未來在何時何地可能受到影響,提早了解自動化帶來的風險和機會,並預作準備。

各產業工作因自動化而有高度風險的比率。   圖: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提供

不同性別、年齡和教育程度勞工之工作因自動化而有高度風險的比率。   圖: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