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星期一報導說,54歲的馬朝旭上週從中國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表離任返回北京,等待出任中國駐聯合國大使的任命。馬朝旭曾任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外交部發言人等職務,外媒稱,媒體報導將此上升到了習近平充當世界領導者宏偉計劃的一部分。

蔡英文的學弟將出任中國駐聯合國大使

中國駐聯合國大使職位已出缺近4個月。前大使劉結一在去年中共19大前調任國臺辦副主任,報導說,他很可能在3月人大召開時升任主任。

馬朝旭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經濟專業,跟他的許多前輩中國外交官如楊潔篪、王光亞、張業遂一樣,也曾在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深造過,也算是總統蔡英文的學弟。

馬朝旭:中國沒有異議人士

美國之音提到,2009年,馬朝旭出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010年,面對外媒有關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被判刑11年的問題,馬朝旭有過一句突破事實底線的大膽回應——「中國沒有異議人士」。

報導指出,馬朝旭在擔任中國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大使的不足2年間,利用聯合國人權論壇,推銷習近平的中國特色人權觀。去年9月,他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代表140個國家發表講話,將矛頭指向美國和西方世界二戰以來創立的
國際秩序,無視中國不良人權紀錄和在西藏、新疆的高壓統治,呼籲用對話與合作「加強人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際人權組織「人權觀察」去年發表報告,援引習近平訪問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期間,該處對他低三下四的「紅地毯待遇」,透露了馬朝旭任代表的這個聯合國機構如何受到了中國的強力干預。

報導指出,去年1月,習近平出席達沃斯論壇並訪問瑞士和在日內瓦的聯合國
機構。爲確保習近平訪問的順利進行,聯合國日內瓦機構採取了前所未有的安全限制措施,禁止維權人士和非政府組織進入習近平演講會場,關閉數十個會議室和停車場,讓3000多工作人員提早下班。

有國際媒體認爲馬朝旭出任中國駐聯合國大使,是落實習近平充當世界領袖外交政策的一項重要人事舉措。南華早報說,中國駐聯合國大使這一重要人選是「習近平主席雄心勃勃、自信滿滿的外交政策的排頭兵。」

官媒:世界從來沒有如此關注中國、需要中國

1月15日中共宣傳喉舌《人民日報》發表長篇評論文章《緊緊抓住大有可爲的歷史機遇期》說,中國應抓住國際地緣政治快速變化的「歷史機遇」,填補美國總統川普孤立主義和「美國第一」政策造成的世界領導真空。文章說,「新的國際秩序正在孕育,中國的實踐爲解決人類共同問題提供了全新選擇」,「世界從來沒有如此關注中國、需要中國」。

但是,數位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對習近平充當世界領導者的雄心有另外一番解釋。上週在紐約舉行的一場研討會上,外交關係協會亞洲研究主任易明認爲,提升中國在國際舞臺的角色是習近平爲尋求其合法性來源的三大支柱之一,另外兩個是反腐清黨和經濟增長。

易明質疑習近平充當世界領袖的雄心究竟是爲了「人類命運」還是出於一己、一黨或一國之私。易明問道「中國爲了全球利益會調整自己的利益甚至服從他國利益嗎?面對緊迫的全球挑戰,中國有能力採取行動形成國際共識嗎?」

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距離和臺灣的統一更遙遠了

以報導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家族財富聞名的紐約時報記者傅才德說,中國列寧主義體制的模式顯然缺乏全球吸引力,即便是中國砸下大筆資金追求的軟實力也沒有成功。他說,臺灣的太陽花運動和香港的雨傘運動證明了中國連地理上距離最近的港臺年輕人的心都沒有贏得。他說,「臺灣和香港的年輕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對這個政權、對北京的同情離得更遠了。

他質疑,北京有多大能力把自己的力量投射到全世界呢?限制是確實的,人們是清楚的,那就是,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距離和臺灣的統一更遙遠了,除非它採取軍事行動,但那將是一場全球性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