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家余光中昨天病逝,中國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今(15)日指出,余光中作為著名詩人,他創作的《鄉愁》等表達兩岸骨肉親情、充滿民族情懷的詩作,為兩岸民眾廣為知曉;多年來他積極支持和參與兩岸文化交流,堅決反對「文化台獨」,國台辦對余光中的去世表示哀悼。

余光中昨天上午病逝高雄的消息傳到對岸,央視隨即在多節新聞播報相關消息,中共黨媒《人民日報》今天也在12版刊登題為<余光中的江河深處>的評論文章說,「沒有余光中,會有王鼎鈞的《關山奪路》嗎?會激發齊邦媛寫下《巨流河》嗎?余光中,對於一個中國的敍事,是一束強光」。

「余光中的江河深處,不僅有歷史的兩岸,更有兩岸的未來」,文章稱,60多年來他鄉音無改,「而為了守護共同的文化之根,他戰鬥到最後一刻」。今年,台灣「12年國教課程綱領」引發爭議,課審大會普通高中分組委員欲將文言文選文由20篇降為10篇,「余老先生站在保衞文言文的第一線,他鄭重地在《國語文是我們的屋宇》的聲明上聯署」。

新華網也登出<我的詩歌,不只是《鄉愁》——憶台灣著名詩人余光中>一文,文中提到,在台灣鄉土文學運動中,余光中的一些做法曾引發爭議。而談到他的文學創作,很多人則不吝讚美之詞。梁實秋曾形容他「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文章並說,余老逝世的消息在朋友圈裏都被轉瘋了,轉發的人基本都學過余老先生的詩,大多是80後、90後的年輕人。詩歌愛好者賀俊浩説,余光中的逝世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反響,直接原因是那首《鄉愁》被大家廣泛認可,可以説,「余光中寫出了一代人,甚至是所有中國人對兩岸統一的期望」。

延伸閱讀:
鄉土文學論戰重建》余光中辭世效應 文壇傷痕再度被揭開

鄉土文學論戰 向陽:余光中晚年悔不當初可惜難以挽回

從鄉愁新解到期待統一 中國大陸網民集體緬懷余光中